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学生因素*

时间:2022-08-01 09:58:25

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学生因素*

目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问题已引起了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科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着多种角色,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才能实现。

一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扮演了以下四方面角色。

第一,教学活动的客体。学生作为教育客体,也就是被教育者,这一角色定位主要是基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关系而言的。作为教育客体,学生通过聆听教师授课、与教师沟通、接受作业训练等方式,实现增加知识积累、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砥砺道德情操等目标。教学主体即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客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同时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

第三,教学服务的“消费者”。如果我们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消费行为,那么教学活动就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内容之一,教师给学生授课也就具有了消费属性。因此,学生在作为受教育者的同时,兼有了教学服务“消费者”的身份。作为服务提供方,学校也应该充分尊重和吸收学生表达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教学质量的体现者。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传授知识、思想和技能,根本目的则是培养人才。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需要通过学生才能得以体现。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出勤率、考试成绩、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其它素质对教学质量做出评价。为更为深入地了解教学质量,我们还可以分析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

二大学生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我们认为这一群体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至少起着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第一,基础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大学生同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一样,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基本素质较高,基础较好,学术准备比较充分,则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方式更多,教学主体和客体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和互动,教学活动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各高等学校普遍重视招生工作,希望能尽可能地招到好的学生,降低教育的难度,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信号”作用。大学生是受教育者,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其成效。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参与程度,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业竞争能力、用人单位的反馈等等,都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反映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学生成为了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坐标,起到了信号作用。

第三,评价作用。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对于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有相对稳定的判定标准。作为一门艺术,教学活动中倾注了教师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对于教育活动质量高低的判定也更多取决于教学服务对象(学生)的主观评价。因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评价者的作用,这也是其作为教学服务“消费者”的权利。

第四,督促作用。督促作用是评价作用的延伸。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尽管学生具有消费者的属性,但出于受教育者的角度,学生履行评价本科教学质量的话语权受到众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应地,学生对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督促作用常常难以有效发挥,这一点需引起重视。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足。目前,在多数学生看来,教学质量高低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涉及到考试成绩和对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其就业、自我实现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本科教学质 量保障体系之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角色。例如,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应该主动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课堂出勤率低、敷衍对付的情况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就业、毕业论文等因素的影响,普遍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第二,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与本科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好的学风可以引领学生刻苦学习、勤于钻研,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学风建设早就引起了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学风建设偏重形式,过多强调说教、灌输,未能很好地将好的学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风建设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不同学院、不同部门没有形成合力,不同专业之间差别很大。例如,学业任务较重的理工类院系和学科,学风普遍较好;而相比之下,人文学科的学风较差。对这一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三,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被教育者和教学服务的“消费者”,学生对教学活动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而言,如果教学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那么难以称之为成功。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情理上,学生都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遗憾的是,目前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更多考虑的是专家的观点和意见,没有很好聆听学生的声音。实际上,作为教学服务的“消费者”以及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学生的评价可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没有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单位的反馈。面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对于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也越发重视,在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水平等方面措施得力,成果显著。然而在校园之外,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情况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则未能得到学校的充分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能否迅速融入到工作环境之中、是否具有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等等,不少高校都没有及时全面地了解。

四应对策略

第一,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评估的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评价主体的作用。长期以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都是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学校评估专家组负责,对于一名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以及教学工作是否出色,学生并不具有话语权。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来,可以使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更趋于有效合理。因此,在完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的时候,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等发表意见,学校可以酌情将学生的评价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国家和社会在评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的时候,也应参考学生的评价意见。

第二,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学习氛围,优良的学风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强学风建设上,有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刚刚经历了备战高考的紧张阶段,思想上普遍存在松懈的情绪。有调查显示,大一新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如高年级学生。因此,学风建设要从大一学生抓起,只有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勤于钻研的风气,好的学风才容易形成。二是要注重部门之间的配合。学风建设包括很多方面,优良学风的养成需要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辅导员工作等各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只有各方面形成合力,学风建设的成效才会显著。三是要注意课堂内外的协调。学风建设不仅仅涉及课堂教学,还牵涉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实行“全程教育”,将学风教育渗透到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很细小的环节,这样才能具有可持续性。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针对目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可以考虑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二是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并实践启发式、研究性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鼓励开展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四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课堂考勤登记、教学巡视、教学违纪惩罚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机制,并在教学活动和学生工作管理中严格执行。

第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成长情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学活动的效果必须通过学生才能得以反映。因此,高等学校应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成长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为了能够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一方面,高等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教学单位和教师,以便于能够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学校应开展对学生成才的阶段性评估,如果可能,应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量化,根据量化指标分阶段评估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可以为本科教学服务的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第五,注重外界对学生质量的反馈。本科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检验。因此,学校应逐步建立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职场表现、薪酬水平、用人单位的评价等。通过对此类信息的调查和汇总分析,可以为学校自我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进一步分析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方面的改革,以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上一篇:浅谈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及措施 下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