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技能培养问题探究

时间:2022-08-01 01:52:48

语文阅读技能培养问题探究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面对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现状,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成了教师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提高阅读技巧的必要性开始探讨,最终提出提高阅读技巧的指导方法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精读;泛读;默读;问读;查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17-02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最重要的方法,不能有效地阅读,学习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小学生阅读水平函待提高的现状以及对新课程改革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追求, 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 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成了很有必要的举措。本文从提高阅读技巧的必要性开始探讨,最终提出提高阅读技巧的指导方法和有效路径.

一、普通阅读技能综述

阅读技能是阅读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表述的方便,我们把阅读技能分为普通阅读技能和专业阅读技能。普通阅读技能是指适用于各种阅读材料的阅读技能。它包括基本的阅读技能、常用的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技能等等。

(一)基本的阅读技能方法:精读和评读

精读是对读物内容和形式作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的一种基本阅读方法,是进行阅读深度训练的主要方式。精读要求“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特别适合阅读教科书、经典著作、重要文献等读物。精读讲究很多原则:一要求精勿滥,阅读内容适宜经典,不宜一味追求数量;二要熟透贯通,即从字词句读,到篇章结构,从各段要点到全篇主旨,都要透彻明了,融会贯通;三要精思深想,对读物要有深层理解,包括对内容的概括分析,对言外义、比喻义、象征义的挖掘,对各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把握,对文中人、事、物的品评等等。

评读是读者为理解文本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往往会对读物的是非、优劣进行辨析。对读物的评价,可以从整体上评价;也可以从局部进行评点。从总体上评价,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阅读经验;从局部来点评,要抓住文本的关键点、新颖点、疑难点、触发点。评点关键处,帮助理解关键词语、总括句、重要片段,引起重视,加深思考;评点新颖处,可激发阅读兴趣;评点疑难处,呈现讨论和争论的观点;评说触发点,对课文中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或比较、迁移、联想、想象之处作评说,丰富情感。

(二)常用的阅读技能: 略读和浏览

略读的目的在于扩大知识面,追求的是阅读广度。提取读物重要信息、解读物要点、搜集各种有用资料、迅速地概括主题、平时的消遣性阅读都会用到略读。对总体的把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以避为进”的方法.阅读时碰到生字,在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速度;遇到新词,要善于根据词的排列组合和上下文的联系推断它的含义;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住主干。

浏览,从整体上去把握读物,不必咬文嚼字,注意感知阅读材料的基本精神和重要信息。它没有非常明确的任务,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自己的信息,大多用于阅读“消闲的书”和阅读量比较大的报刊。带着阅读任务的浏览是“寻读法”,即在阅读时忽略文章中与意想目标无关或并不新颖的内容,以搜索相关信息为目的,它是目光跳跃式移动的一种阅读方法。用寻读法浏览阅读材料时,眼睛以迂回的方式由上至下扫过页面。

(三)高效的阅读技能: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用无声言语在自己的心里面“读”,通过内部语言来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综合。默读时,阅读材料的信息会给大脑皮层以某种刺激,伴随着一记忆、想象和思维,这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痕迹。

速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文字信息的阅读技能。速读的对象多是英国培根所讲的“可以回回吞下的书”。提高快速阅读效率,可以采用首尾阅读法、框架阅读法和点睛阅读法;抓住文章骨骼,抓住文章大意,抓住文章重点。按照视读的广度,人的阅读通常可以分为点式阅读、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三类。点式阅读的视幅很小,目光移动一次只能看见一个字或一个词,线式阅读以一个词组或短语为单位,视幅可达几个字或十几个字。速读时,应尽量扩大视幅,采用整体认读法,达到面式阅读水平

(四)突破性阅读技能:问读和查读

问读,就是读书的时候带着好奇的或审视的而不是迷信的眼光去读书。根据阅读思路去推测问题、提出问题。首先要从疑问入手,“疑”是“悟”的先导,善于从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用审视的眼光去读书,获得的思想和知识会在头脑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问读也要考虑到文章的时代背景,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眼光去评判文本中的观点。

查读,是就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或某个论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来帮助阅读理解。问读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查读来解决。查读的途径通常有三种:身边常用的工具书;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网络的搜索引擎。使用工具书,要熟悉它的排检法。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案头的顾问”,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助手。图书资料的查找,要学会使用文献、书目、索引等可供查考的图书,才能简便易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充分利用网络可以作为学习工具的特点,快速而有针对性地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二、阅读技能的培养策略

运用阅读策略是把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新的信息整合起来,灵活地去促进、监控、调整和维持理解,从而达到培养阅读技能和建构文本意义的目标。

(一)感知文本――筛选信息策略

筛选信息,是指在具体阅读时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最精辟的部分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个策略的关键是要用“慧眼”在阅读中区分文本的重要信息和非重要信息。它的过程通常为: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加工信息并衍生出新的信息。筛选信息的标准因文而异,如阅读说明文,把重点放在说明的内容、顺序和方法上面;阅读议论文,重点要放在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上面。筛选信息的标准也会因人而异,阅读主体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重要的信息。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完成信息筛选任务:运用丰富的人文背景知识来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用关于作者的看法、意图、目的等知识帮助确定重要的内容;运用关于文本结构的常识帮助确定和组织信息。

(二)加工文本――概括信息策略

概括信息策略是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表述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概括信息策略,具体的内容包括:概括句意;概括段意;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一篇文章的内容;文章中心思想;一本书或数篇题材相同的文章的内容。概括句意,要抓住句子的主干或主要部分。概括段意,通常有三种方法:用段落的中心句或承上启下的句子来概括段意;指出段中的隐喻义或象征义;借助归纳推理把段落中涉及的若干事实和若干观点归纳为一个总结性的句子;从某一角度选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短语或上位概念来概括。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可以寻找文中的小标题,可把本部分的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连缀起来,作为概括。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可以把文中各个部分的内容概括连起来,从而完整地表述文章的意思。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可以在了解文章的背景,明确作者写作的动机;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来概括。概括几篇题材相同的文章内容,一般来说,要从文章的立意、结构、材料组织、风格特点等方面,先说明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再说明它们的不同点,最后指出凡篇文章所反映的创作上的发展趋势及其意义。整本书内容的概括,则要从书的选材内容、体例设计、框架布局、主要观点、创新立意等方面来概括。

(三)评判文本――比较阅读策略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相类似或形式相近的不同文本加以比较分析的一种阅读策略。阅读中比较的内容应当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作品的主题、结构、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可以把作者与作者加以比较。

不同作者的不同思想情感和不同写作风格,在比较的过程中能加深理解和体会。阅读比较,先要明了比较的目的,选准参照系,然后再评判文章思想境界的高下、风格流派的差异以及表现手法的优劣,以此帮助阅读和写作。一般说来,阅读比较可分为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立体比较。横向比较,找出形式相近的作品之间的不同。纵向比较,对不同时期的作品,结合不同时代背景,就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思想变化等加以阅读分析。立体比较一般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两篇作品的简单比较,而是从宏观层面上加以比较,对比容量大,对比角度多,具有较强的立体性,便于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总体特征。

(四)建构文本――对话阅读策略

对话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内心世界与文本间的交流。阅读对话理论将阅读行为看作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对话阅读的互动性,一改以往阅读过程中

简单追求读者对读物的理解、认同和接受的做法,借助于开放性阅读活动,旨在激起阅读主体身上的文化“分子”与文本包容的文化成分之间的碰撞,形成一种双方互相兼容、互相修正、互动发展的阅读机制,从而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而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对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阅读时要用生活体验、人生经历来参悟作品,促进问读技能的形成。阅读要摆脱离开文本的“似对话”,也要反对无视文本的不对话,通过主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只有当读者的“视界”与阅读文本所置身的“视界”融合时,才能在一种阔大的话语背景中进行对话,去感受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

(五)整合文本――整体阅读策略

整体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理解的策略。好文章都会有顺畅的思路,如果分开来分析,会不时地打断文章的脉络,阻断读者的思维,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整体阅读策略的目的在于培养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使读者学会在纷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看出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把握文章的主题。学会整体阅读,关键是要做到初读时从整体上去感知、分析文章局部时不忘整体、局部分析之后再回归整体。任何个体都离不开整体,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体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初读感知文本时,不能急于分层分段,肢解文本,获取零星的语义碎片。注意力要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在阅读开始时就陷入局部分析之中。当然,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也重视局部分析要对理解整体服务的重要性。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在浏览课文了解文本基本倾向、读懂文章基本内容、找出文中重点和疑点后,再对局部进行讨论和分析,才能分析得更准确、更透彻。

学会阅读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本领。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阅读技能的培养任务,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充满思维张力的悟意审美的阅读,帮助学生从茫然的“印象阅读”过渡到自由的高效阅读。

参考文献:

[1]赖国强阅读心理漫谈[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3]何郁新课程我们怎样学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2005(1).

[4]伍岳陈晓玲阅读教学中“训练”的定位[J].江西教育,2006(1).

上一篇:广告伦理缺失之思考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审美素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