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学习三法

时间:2022-07-31 08:46:26

初中文言文学习三法

【摘要】文言文由于其特殊的人文性和历史内涵,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中学生教学规划的重中之重,在中学生的学习考核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为了使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本文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总结了三种快乐地学习文言文的新方法,包括心理诱导法、再现法和训练法。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现状 快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通常被另划分为一个单元,可见教育部门对文言文学习的足够重视。然而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并不被广大的学生群体所领情。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文言文单元是一个可怕的单元,是一个让他们痛苦的单元。他们痛苦于文言文的晦涩抽象,痛苦于自己的记忆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生的不快乐其实是灌输式教学的恶果,因此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非常重要。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拯救学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的固有偏见,引导他们快乐高效地学习文言文,主动愉悦地接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做了很多的尝试,经过不断地理论构思和教学试验,目前教学成果已经初见成效。

一、心理诱导法

初中生处于叛逆心理旺盛的时期,用强制性的发法逼迫他们接受某些信息并不科学,如果态度过于强硬可能会适得其反[1]。但他们会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激发并利用这些好奇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入我们的教学计划中。

我们所传达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书本上的东西,在学习每一篇文章之前,应该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去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在教学中,当我将文章背后衍生出的一些有趣的故事甚至野史娓娓道来时,当我讲述作者的生平事迹剖析他的人格魅力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他们对我的话产生了兴趣,对我的互动有所响应,之后就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顺水推舟。学生通过诱导接收信息的效果往往比直白的“上课,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要好得多。当他们早读又要开始背诵文言文时,文章不再是陌生枯燥的文章,而是一个富有亲切感、充满回忆的故事,当学生不再有抵触心理,消化文言文就很容易多了[2-3]。

二、再现法

文言文是文科领域的东西,如果把它机械的拆分为语法、注释、翻译、背诵等,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我们应该秉着感性的态度来进行解读,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和体会[4]。对于叙事类的文言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情景剧再现的方式进行学习,甚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竞赛。让学生扮演文章中适合的角色,用文言话讲台词,将文言文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演出来。学生接到这样的任务一定会做很多准备,他们为了完美的表演,会认真地研读文章,品味其中的一字一句,这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而另一方面,观看表演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接收的过程。因此,情景再现法可以达到双倍的学习效果,并且这个过程没有老师的逼迫,没有反复的背默抄写。学生在娱乐和欢笑中学习掌握了文言文,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5]。

我希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推广,我们应该去迎合学生的心理取向,通过灵活新颖的交流方式,激发学生主观感知趣味的突破口,达到学中有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训练法

我们生活在白话文的年代,没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文言文。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诵读和阅读来增强语感。古语有云“言若出于吾之口,意义若出于吾之心”,可见诵读的过程也是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6]。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搜集丰富的经典文言语料,鼓励学生大量地诵读,从而积累典范正宗的文言章句,积淀文言语感。动情的朗读能够渲染浓厚的气氛,能帮助学生真切地体验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心声。创设“古典”情境,才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尽量把握一个意群,才能得“意”忘“言”。

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常见字词的反复再现,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知识,如此一来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逐步增强,对文言句式和表达习惯也会在不经意间了然于心。这是在用一种文言思维进行文言文阅读,同时也符合中学生模糊性的思维特点。阅读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言语料后,学生已储备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感性认识,只需教师点拨,很容易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这时,教师注重研究和升华,引导学生探究文言经典的文化底蕴,就不会牵强附会,凌空蹈虚了[7]。学生对以前所记诵的内容也能加以斟酌,从而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和理解。

本文介绍了学习文言文的三种方法,意在科学引导中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教学改革一直都在进行,教育工作者在吸取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些进步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广大的语文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他们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积极探索,为中学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教育者坚持创新,不断进取,为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革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轩.文言文教学“五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4)

[2]周庆元,胡虹丽.文言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09(02)

[3]廖飞.谈谈“建构式”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06)

[4]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4)

[5]刘敏.浅谈文言文字词教学技巧[J].文学教育(上).2013(02)

[6]霍欣娟.新课标下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分析与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

[7]李侠.建构脑图想象画面―《满井游记》教学案例[J].文教资料.2008(27)

上一篇:大幅面印刷技术及其制版设备分析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流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