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平面设计教育模式

时间:2022-07-31 08:17:09

职高平面设计教育模式

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想触动这些受众,就必须了解这些领域的知识,通过真诚交流让人产生真正的共鸣,做出符合这些产品内涵的设计作品,而不是自说自话。因此,市场对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培养高职平面设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迫在眉睫。在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中,课程设计一般分为基础美术课程、电脑软件课程相关项目的各类设计课程如: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CI设计等。在综合项目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建筑、室内设计、产品等范畴跨界别地探索、思考、发现、融合、构想行动方案和制作,在行动过程中可以掺入文化意义、美学、音乐、文学和工程学等。两千年前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除了建筑范畴亦引用了几何学、光学、声学、气象学、天文学以及哲学、历史学、民俗学等论据以昭示多学科对建筑创作的作用[2],平面设计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提供大量的阅读信息,提供给学生查询和阅览,实施相关的鼓励制度,让学生主动接触到美术、文学、音乐、科学、历史、政治或其他学科领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内涵。“如果你要在一个领域里做得特别出色,你就必须在其他领域里吸取灵感和素材!”要寻求这种语言,不只是关注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握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2],才能产生共鸣,获得市场的认可。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事平面设计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其中扎实的艺术功底来自于平常学习过程的积累,而务实的设计观念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如果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接触或很少接触实际项目,很少了解整个项目的操作过程,不了解现在的信息市场,那么,这种“象牙塔”的设计,最终带来的只能是脱离实际和唯美自赏的方案而已[4]。因此,高职平面设计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真正需求的设计人才,从学习阶段就要与社会接轨,加强实践锻炼。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有市场价值的设计。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在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性的学习,其中最常见的是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形式,它强调项目的实际性,强调市场竞争。在我国,特别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平面设计在这一方面是有优势的,这里分布了许多大中小的广告企业,传媒信息量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广告需求市场也非常的庞大。虽然很多企业不能够接受大批次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我们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搬到学校的课堂之中。譬如,一门包装设计与制作课,课前教师可以以学校设计工作室或个人名义与企业洽谈,承接一个产品包装设计的项目。上第一节课,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组,每组成员按其自身的特点,按工作室的模式确定职务。接下来的课程就以此实际项目为核心,将包装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项目设计相结合。同时,根据各组的不同进度与情况,采用针对性辅导的形式。这样从一开始就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项目也是实际的,学生们所设计的作品必须符合企业、市场的需求,而不脱离市场需求的,毫无章法纯表现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找到企业的指导老师,进行项目相关的沟通,而企业也会在每一阶段派设计人员到课堂中看稿。课程结束时,采取竞标的形式,让每个组的代表向老师和企业人员展示本组的设计,与此同时,企业相关人员筛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了实践项目,从策划到设计完成都与实践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被企业选定的学生可以直接到企业中去跟进项目的后期工作,其余的学生则重新进入下一个项目,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被选中,最终所有的学生也都有机会从课堂的实践学习到在企业跟进项目学习。高职平面设计教育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设计层次,他们的设计作品应该体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所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强调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是企业到学校中来,学生再到企业中去,而最终再回到学校,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一直跟进的。这也要求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化,教师必须是有过企业实践经验的,才能全程指导学生实践,有效地解决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平面设计是与时俱进的行业,这也要求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紧跟市场和时代需求。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平面设计教学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和开发智慧的系统工程,新的市场形势要求我们高职教师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应该在立足本土文化和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培养出大批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慧 钟尚联 李江萍 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品牌营销方式与构成综述 下一篇:国际广告理念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