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间,看对象,看外因

时间:2022-07-31 03:01:34

看时间,看对象,看外因

从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看,对诗人情感的考查占到三分之一强。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当然,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提供给考生鉴赏的诗歌的情感有单一指向的可能,但呈现更多的却是复杂多维的情感。因此,考生要想多拿分就必须全方位地考察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历程,多分析,多思索,力争将诗人的多元情感全部挖掘出来。本文努力在思考方向上和技巧上予以方法的揭示,以期让考生有章可循,从而优化答题效果。

一、以时间为序,分段把握诗人情感

人的情感起变化,得有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诗人的情感它不是突然就产生的,可能之前有一个铺垫,之后有一个延伸。如果从时间的角度进行条分缕析,我们可以在纵向上把诗人的情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阶段。如果我们尝试着在这三个时间段上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体会把握,就可以把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感细分出来,就可以快捷而且准确地解读出诗人的多种情感(或者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例1:(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入手。本诗表达的是梦醒时分,诗人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惆怅之情。但从时间上看,诗的第一、二句并未写其惆怅,而是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毫无悲切之感,而诗人恰是以此来衬托自己的惆怅之情,因此诗人的情感前后有一个转折的过程。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例2:(201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1)请简要分析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解析]前三句诗恰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利于考生切分诗人的情绪。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就能够体悟作者的情感。“九日驱驰”说明诗人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说明诗人是怅惘的;说友人“诗思清人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二、细分咏叹对象,不同对象不同情感

诗歌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应当注意一首诗中生感的主体可能不止一个人。这里的情感主体可以是诗人自己,也有可能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还有可能是诗歌中涉及到的有关人物。所以我们就必须从不同的对象,多角度进行考察分析,才有可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诗歌中蕴含的多种感情。

例3:(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题干中明确提到“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可见抒情的主体不是单一的。从具体的诗句可以分析出三种情感:“番腾妆束闹苏堤”有爱春之情;“留春春怎知”、“凌波寸不移”含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表达了叹春归去之情。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例4:(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部分已经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愁”或“喜”,考生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写出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悲喜”兼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三、不遗漏引感的任一外界因素

人的情感通常是受外界触发而产生。诗歌情感多元化常常是因为多重外在因素引起的,包括诗人造访某个地方所引发的联想、景的目睹变化、事的发生回忆、物的刺激触发等等外在因素,这些都会引发人的情感。所以考生在读诗的时候,就要细细分析诗人的情感有没有因为外因的变化从而导致情感的复杂多元。

例5:(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

赠 燕

[清]张?摇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8.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花落”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带给诗人的感慨,燕子怜惜花朵故衔花修补房梁上的花朵,实际上也是作者托物言情,表达自己的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和王导、谢安家族的没落给诗人带来痛衰之情。可见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受了外界不同事物的影响。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例6:(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9.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要求考生回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只看诗歌本身,或许略显朦胧,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因此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综合利用文本试题中的各种信息,甚至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宋]周 密

夜深归客倚筇①行,

冷②依萤③聚土塍④。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筇:本是竹的一种,这里指竹杖。倚筇:扶杖。②:火,俗称鬼火。③萤:指萤火。④土塍:田野里的土埂子。

问:“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 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

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

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

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

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羁绪”之情由哪些原因所引发。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浪 淘 沙

[南宋]邓 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邓剡被元兵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途经台城(南京),作了此词。

(1)请说说“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中“一叶”的妙处。

(2)全词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作结,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 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下片的“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3.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4.(1)“一叶”点出这是初秋季节,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对身世飘零的慨叹。(2)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作者运用典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

5.(1)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绘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排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2)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泪”中蕴含着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上一篇:高考压缩语段的类型与解题指导 下一篇:迎风花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