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损伤防治措施

时间:2022-07-31 01:06:17

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损伤防治措施

摘要: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本文对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受到伤害,以期更促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高校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处理

引言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它包含登山、野营、野炊、负重行军、攀岩、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丛林、野外自救、野外觅食(水)等丰富内容,虽贴近生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因此将面临诸多的安全方面问题。

比如山上路段陡峭,攀登时不慎滑倒受伤;遇上洪水暴发、山体滑坡,造成意外人身伤害;毒蛇或猛兽的意外袭击;缺水、断粮、迷路等等。这些意外事故,都会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一全新课程内容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就野外生存生活课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防治做论述。

教育部计划从2007年7月开始,将要在全国各高校推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目前这一“工程”正处于实验阶段。贵阳医学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于2001年,符合 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目。2001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出台以后,贵阳医学院为了在高校中推广、普及户外运动,率先在国内实验,在大学生中开设《户外运动》普修课,2009年贵阳医学院成立了社会体育(户外运动方向)专业,四年制本科。并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创新研究――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获全国第七届大运会科报会三等奖。该研究成果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被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专家认可,推动了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的常见的运动损伤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与高校普通的体育课程有所区别,由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在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并且是根据地形和实际情况,进行登山、野营、野炊、负重行军、攀岩、速降、定向、漂流、涉水溯溪、搭绳过界、穿越丛林、野外自救、野外觅食(水)等具体项目的实践活动,一般要在野外环境进行若干天。因此,不可预知的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发生的运动损伤也与一般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有所区别。

1.1野外生存生活中的运动损伤的种类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运动损伤发病率最高的是关节的扭伤,然后依次是肌肉的拉伤、擦裂伤、劳损、脱位、骨折。主要是野外的道路复杂多变且学生背负有一定重量的户外装备,若没有注意路况变化或是在疲劳状态下,会出现足底踏空,失去平衡,引起关节的扭伤,其中踝关节的扭伤比例为各关节之首。另外山路荆棘较多,若下山时遇到陡坡或身体重心不稳而摔倒,会发生软组织的擦裂等开放性损伤,甚至造成骨折或脱位。另外在我院开展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发现有较多的学生缺乏户外生存生活经验,在户外开展的各种活动和训练中由于误摘野生植物,和缺乏相应的处理经验,所以经常受到损伤。

1.2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运动损伤常发生的部位

损伤常发生在踝关节,其次是膝关节,两者百分比相近,足部、大腿、小腿、腰部、手腕部次之。野外的道路崎岖不平,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脚滑倒或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尤其在山路足底踏空或足着落点的土块或石块突然松动时,常出现踝、足关节的损伤,有的甚至膝部着地摔倒或扭伤膝关节。另外,登山、岩降要求膝关节反复在半屈曲位时发力伸直,从解剖动力学看,膝关节由屈曲到伸的过程中,小腿也有一定程度的外旋,所以髌骨和股骨关节面之间会产生“挤压” “捻错”应力,长期如此导致了髌骨软骨病,所以很多运动年限长的运动员常出现膝关节疼痛或发软的症状。对于刚参加该项运动且平时缺少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也常发生因突然剧烈的改变和扭挫等因素导致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拉伤,或是因股四头肌、腓肠肌长时问不习惯的过度用力,出现延迟性肌肉损伤。总的来看,下肢部位的损伤多于躯干和上肢,这是因为野外生存生活运动是以下肢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要求下肢力量强、灵活性好。

1.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由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受到很多原因的影响,所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运动损伤的原因比较复杂,很多损伤是多种原因所致。有人认为野外的路况复杂多变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很多是不可避免的意外损伤。除此之外,学生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运动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和没有相应的野外生活知识也是导致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些大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很大,但没有注意自身身体状况,如带伤病参加运动或是参加自己身体所不能承受的高强度高危险的运动,而发生损伤。在该运动中出现局部疲劳又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恢复,以及旧伤复发也容易引起损伤的发生。另外,服装及用具的不合适,天气的恶劣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2、防治措施

2.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项新兴的、综合性的运动。该项运动的损伤有以下特点:

损伤多发生在中等强度和中等危险以上的训练中,尤其是刚参与该运动不久,没有经验者更容易发生损伤。平时训练中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加强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和协调性。如用负重蹲起和起踵加强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加强踝、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方法增强关节的稳固性,用简单体操和徒手操增加身体协调性。损伤常出现在踝、膝、足等下肢部位;损伤类型以扭伤最为常见,其余依次是拉伤、擦裂伤、劳损、脱位、骨折。对于踝关节的损伤,当在平时多加强踝关节的力量练习,提高关节的稳固性。参加该项运动的大学生必须加强下肢力量的练习,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加强下肢协调性的练习,在运动中注意防止下肢疲劳,因疲劳时稳定性和协调性都会下降,容易出现损伤,另外要做好踝、膝等关节的防护。当然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宜的徒步线路,合理分配体力。正确的学会不同地形下的行走姿势也十分的重要。

急性的肌肉软组织的拉伤和扭伤。采取RICE原则:R休息,减少运动量或不运动。I冰敷,用凉水或山泉水对损伤部位进行浸泡或冰敷,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的作用。C抬高伤肢,对于扭伤肢体抬高,使肢体高于心脏水平面。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肿胀,减少恢复时间。E加压包扎,运用绷带和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如踝关节扭伤采用“8”字包扎法以减少出血和肿胀。有条件可以外用各种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药物。如云南白药喷雾剂等。对于擦裂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要注意防止伤口受污染和大的出血,如出现严重的出血,如大动脉出血,必须采取局部压迫止血或止血带止血等紧急措施;对于骨折或脱位要先保持安静休息,不可勉强走动,以免伤口恶化,闭合性的局部可用河水、冰雪冷敷,不可按摩,然后用简易夹板或代替物夹住伤部,绷带加压固定,抬高伤部,制作简易担架及时送往医院。完成运动后应及时消除疲劳,治疗伤病,防止发生劳损。消除疲劳的方法可以通过休息放松、自我按摩、饮食补液等多种手段达到。

2.2损伤原因比较复杂,多数人认为损伤是由于野外情况复杂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意外。其他原因依次为本人对损伤的可能性认识不足、疲劳、身体状况不佳以及旧伤复发。另外,服装用具的不合适和恶劣的天气也是造成损伤不可忽视的原因。组织必要的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训。进行对户外运动风险和识别的教育学习相关的运动、急救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心理素质,以增强对野外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作好缜密完整的计划和充分的物质准备,包括目的、路线、分工、纪律、装备等,对于突发事件要有准备,要有针对紧急情况的备案。以及运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地形和路况,加强防范损伤的意识,遇到意外损伤及时正确的处理。

2.3其他

运动训练前要作好健康调查,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尤其在长距离和高难度的教学训练前更需认真检查;对那些平时运动较少的学生除认真体检外,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强度和难度,循序渐进。如有不适宜的情况,应停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衣着松紧适度,注意保暖,在山路行走应穿长袖衣和长裤,防止荆棘擦或刺伤;运动鞋要舒适防滑;必要时也可在小腿打上松紧合适的绷带,关节处护

具保护;登山、攀岩、岩降等用具要检查、维修。

合理安排体力,注意休息。局部疲劳应及时消除,可以用简单的局部按摩;伤病要及时治疗。

要有针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出现损伤后的应急方案。要有专业急救及户外知识的人员承担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中损伤的救治,使伤员得到及时专业的救治。减少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邱世亮,贾龙.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 体育师友2007.2: 63~64

{2}黄超群,周俊飞.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J].网络科技时代 2007.15 :91

[3]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9月

[4]怀斯曼著,李 斌、倪明译.生存手册[M].北京:华文出版社,

1992

[5]克里思.麦克纳伯著,贾朝辉、池俊常、王彦生译.英国皇家特种部

队训练手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6]威廉姆编著,张雨来译 美国童子军生存手册[M].天津:天津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7]刘伟石,赵怀东.户外不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8]王汉江.对学校体育发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体育科

技.1996(3):80―82.

[9]韩旭涌.逃生自救常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素质要求 下一篇:《医用物理实验》的分层次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