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时间:2022-07-31 12:09:05

中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摘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过程收益分配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增值机理、农地非农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依据、农地非农化土地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分类阐述,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业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趋向为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理论研究、在耕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及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与城乡统筹。

关键词: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中国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7-3677-04

Research on Revenue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HE Ren-wei1,2

(1. Schoo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Xichang College, Xichang 615013, Sichuan, China;

2.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Land revenue distribu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rocess of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has caught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ince 1990s. Previous researches were discussed from 3 aspects,the mechanism of land revenue incre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the summary of distribution theory of land revenue, and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n land revenue dis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study of land revenue distribution system, 3 potential research topics were proposed by issue-oriented methodology, including land revenue distribution theory study, subsidies for peasants who protected cultivated land, and land revenue distribution and unified rural-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land revenue distribution; China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地非农化速度日益加快,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大,由此引发了诸如征地制度、补偿标准、失地农民生计、收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过程收益分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研究对国内学者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阐述和综合分析,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趋向。

1 农地非农化及其土地增值收益问题

1.1 农地非农化概念

农地非农化也称农地城市流转[1]、农地转用等,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土地产权的更替[1-4]。具体说来,农地非农化过程一方面是农地用途变更,成为居住、交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城乡建设用地的过程[5],另一方面,也是土地权利转移并伴随着经济收益重新分配的过程[6],即通过国家征地权利的行使,使土地所有权由农村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并给予农村集体和农民征地补偿。农地非农化过程如图1所示。

农地非农化驱动机制从中短时间尺度来看,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7]。土地资源是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必需要素投入,区域经济活动周期、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化程度直接关系土地非农化的速度和规模[8,9]。另外,农地非农化水平还与区域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土地管理政策以及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8]。因此,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一样,农地非农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着明显的时间规律以及鲜明的空间扩展路径[10]。

1.2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问题

农地非农化过程的特性是土地用途转换以及权利转移,决定了耕地保护[11-14]、失地农民安置[15-17]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农地非农化过程的核心问题。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原因可归结为两大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征地制度[18]。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对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使用权上,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城市土地按其商品属性进入市场[19],步入了以经营性土地招商、拍卖、挂牌为主要出让形式的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模式,使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农地城市流转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征地模式,征地价格依然是依靠行政力量制定。因此,城乡分割的土地使用制度,其政策实质是从土地收益分配上再度实行农村支持城市。具体体现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和国有土地产权地位不平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政府从征地中获得巨额收益,而农村集体及农民权益受剥夺[20-22],这样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不仅导致农地的过速非农化,同时,还造成失去土地而未得到应有经济补偿和就业保障的农民与政府矛盾激化,使社会出现诸多不安定因素[6]。

上一篇:响应面法优化石榴皮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 下一篇:副猪嗜血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