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31 11:53:31

浅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摘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了使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用人需求,本文从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电子商务岗位的分布状况着手,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合教学研究探索一条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需求 教学改革

几年前,IBM公司的一则广告是这样开始的:“你知道电子商务吗?”广告中被问到的男女老幼异口同声地回答:“电子商务!?不知道!”当时的屏幕上推出的“e”商标曾令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电子商务到底是什么?仅仅几年后的今天,如果重播这则广告,人们就会回答:“电子商务,谁不知道?!”电子商务已经和人类一起跨进了21世纪,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电子商务这一名词是Electronic Business或Electronic Commerce的中文意译。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发展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国际上对其尚无统一定义,较为统一的观点倾向于电子商务概念中的“电子”应该是广义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包括一切基于电子技术的通信方式(如Internet、Intranet、Extranet、EDI、E-mail、电话和传真等);而“商务”也应该是广义的商务,应包括商品销售、有偿服务、交易洽谈、采购、推销、广告、结算、市场调查、财务核算、生产计划安排和物流配送等一切贸易活动。其产生、发展背景主要是:

(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近30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网络的普及及应用

由于Internet逐渐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媒体,全球上网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Internet具有的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条件。

(三)世界经济格局的全球化

全球化,即地球上彼此隔绝的区域、民族、国家不断跨越时空障碍与制度文化屏障,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20世纪以来,以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运作国际化、商贸公司跨国化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相应体系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给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必将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四)电子安全交易协定的制定

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和Master Card国际组织等联合制定的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的出台,为在开放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环境支持。

(五)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自1997年欧盟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以后,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尝试“网上采购”。由我国国家信息产业部起草的《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即将通过审批后以《中国电子商务传略发展纲要》名义颁布,这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二、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

(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所谓的电子商务人才是指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通晓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能通过电子方式来进行商贸活动的一种复合型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以下几个层面的需求:

1.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企业开发电子商务,除了需具备软硬件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知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体包括: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电子商务系统的管理运作,他们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商贸知识、电子商务法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与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知识等;电子商务实际操作人员,负责本单位电子商务活动的实际操作,他们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商贸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电子商务技能和操作规范、操作标准等。

2.电子商务项目开发人才。

在电子商务法规、市场、应用环境创建与完善的同时,电子商务的项目开发就成为一个单位搞好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社会所需的电子商务项目开发人才又可分为以下几类:电子商务分析人员,要求掌握相关的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及项目系统分析领域的商务知识;电子商务项目设计人员,要求掌握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关软硬件知识等;电子商务项目具体实施人员,要求掌握电子商务开发软件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等。

3.电子商务管理人才。

主要是指政府行政部门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他们应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法律、法规,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网络管理、CA认证管理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管理知识等。

4.电子商务的教学科研人才。

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他们的知识应是信息网络技术和商务理论的融合,应该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很好地结合,能够对电子商务的某些问题和领域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

1.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在学历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55.1%,大专(包括高职)的占27.6%,中专的占17.2%。所以,就学历对就业前景的影响这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不存在优劣之分,这也说明在高职院校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可行的。

2.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

要求注重技术与商务并重(72.4%),在能力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喜欢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60.3%),但在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上更侧重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29.3%比19.0%)。

3.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单位对这类毕业生安排方面侧重于系统维修(32.8%)、网络营销(27.6%)、信息管理(19.0%)、经营管理(19.0%)这四方面,如应用开发类,几乎没有单位考虑采用高职院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

以上数据为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后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指明了方向。

三、电子商务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原则

1.厚基础、宽口径原则。

在高职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市场的高度流动性,要求学生必须面对市场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教育一定要满足学生毕业后职业选择的就业适应性。为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特性。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加强英语、商务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的基础性与工具性课程的教学,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转岗和求学深造的适应性,拓宽学生职业选择的范围。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中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2.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适度超前的原则。

中国正处于一个转轨、开放和快速发展的环境之中。我们的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但更要体现发展的速度和未来的目标。何况现在入学的一名新生,三四年后才能进入社会,这就要求这门学科一定要在课程设计中有一定的超前性,决不能滞后。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电子商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电子商务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学以致用的态度来办学,才能符合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来学习此专业。以社会对电子商务毕业生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标准为依据来安排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与企业的就业要求保持同步趋势。在教学环节上,推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使教学体现实战性,避免空洞的理论教学。

4.柔性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原则。

按照市场经济变化的规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突出柔性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原则。学生可以在专业课学习阶段,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自己的偏好及就业岗位目标的要求,自主地确定适应自身发展的专业课程的组合,使专业设置更具人性化、市场化和灵活性。

5.课程教学与国家电子商务类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的原则。

课程教学与国家电子商务类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从事工作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从事活动的电子商务职业技能,使学生的实际操作电子商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课程改革模式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重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制订的综合能力表,构建新的课程(模块)体系。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要从单纯强调与职业岗位对口转向专业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并重发展,建立静动有序、宽窄结合的课程模块结构。

首先,课程总体设计结构可分为四部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教学与专业实践课。其次,在保证文化基础课基础的前提下,注重课程的应用(如商务应用文、应用数学、电子商务英语等),实现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再次,要正确处理课程设置多样性与岗位针对性的关系。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群宽泛,电子商务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因岗位及知识技能的多样性,而体现出对课程设置(涵盖计算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等)的多样化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多样化与学习时间有限性间的矛盾,而可能出现(与市场营销、计算机等专业相比较)所学面面俱到但学而不精的现象。对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贯彻“强基础、多方向选择”的原则,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岗位的拓展。最后,电子商务不是电子商务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不同的岗位可能对技术和经济知识偏重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偏向哪门,在教学中都应该将两门交叉起来学习。课程的设置要从需要出发,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冗余性。

(三)课程改革方法

良好的创意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设计能力评价方案、提高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制定开发校本教材计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1.能力评价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

第一,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这是将发展性评价引入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更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评价。第二,注重学生岗位实践能力评价。结合形象设计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以及专业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考核项目的设计一般是以一个学习单元为一个项目。考核方法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可在教室、见习基地、实习基地等场所进行考核。更强调岗位意识、敬业精神及专业应用、岗位适应能力的衡量。第三,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将以往单一的专业能力评价转变为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规范、创业思想、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审美素养等各个方面。第四,注重学生相互评价。将过去的单向评价转变为学生相互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一对一互评、小组互评、大组互评等多种方式,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第五,注重学生专业学习取证(行业资格证书)。学生经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必须参加专业组织的技能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关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加快教师队伍知识更新与实训条件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将越来越快,职业变动的频率将越来越高,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者,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是关键。因此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迫在眉睫。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必须掌握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课本教学和板书教学的时代,而应更多地通过“言传身教”,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应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现有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场地作用,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一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进修,或到企业参加科研课题,达到“一专多能”。二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还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教师。在建设实训设施方面应做到内外结合:在校内,继续充实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的设备。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需要,同时带动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网络营销与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物流实务操作能力),通过训练取得电子商务类职业资格证书。这部分训练内容是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所有专业的毕业生突出其电子商务业务核心能力的关键。同时,在校外,积极地与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专业挂牌的实训基地。

3.开发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点。

校本教材的开发既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让教师编写教材,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首先要体现专业性,重视专业特色;其次要体现应用性,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结合起来;最后要体现时代性,充分分析和预测当地经济发展,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研究设计教材内容,开发出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发过程中要广泛吸纳教师、学生、企业、家长等参与。要充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不断调整、修改、完善样本教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四、结语

围绕职业生涯目标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应打破原有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重在知识的应用,重在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顺利实现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使该专业能贴近企业,服务就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相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如果顺利推广、深入,就一定可以培养出一批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电子商务人才,使学生、学校和企业都能够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陈孟建.电子商务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高彩霞,杨国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02).

[3]杨艺,代春艳.从学生就业反思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07,(03).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地球运动”专题的应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