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度教育现象及影响研究

时间:2022-07-31 10:38:09

我国过度教育现象及影响研究

摘 要:中国过度教育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弊多利少,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非均衡状态。修正过度教育现象的建议:加快经济发展;企业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高样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结构;毕业生应作好职业定位;提高全社会的薪酬水平。

关键词:过度教育;成因;影响;修正措施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07-02

过度教育是指就业者个人所受教育超过了特定时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教育年限的要求。过度教育通常表现为:第一,学非所用、就业不充分或者受教育人口的专业技能未得到充分;第二,知识失业,高等教育的失业率高于低等教育或者未受过教育者;第三,大材小用,高中生从事文盲的工作,大学生从事高中生的工作;第四,同一教育水平人的收入以前比现在高很多。

一、我国过度教育现象的现状

1978年以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到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3%。至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我国成功跻身于人力资本大国。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高校毕业生数量飞速增长,从2000年的107万毕业生,到2010年的630万人,简直是火箭般的增长。可悲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在不断上升,工资待遇却持续下降,国际劳动组织《就业报》甚至预测大学毕业生不能获得工资就业岗位的比率可达50%的。据调查,2007年全国大学生平均工资为24 852元,比2006年下降7.1%,比2005年下降了11.6%,毕业生工资待遇的持续下降,势必会引起国内外对高等教育匹配问题高度关注。

近年来的考研热潮流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一些毕业生直接考研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直接放弃就业和找工作。据统计,2011年我国考研人数为151 万,而1995 年仅有15.5 万,增长的速度是非常罕见的。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在就业市场上受欢迎程度也在下降。这与单位的偏好有关系,很多单位偏好于高学历人才从事原来低层次人才的工作。这样一来,原来由一个本科生就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却用研究生来代替,而原来只需要大专生的工作现在却用本科生。优才庸用,高才低用,依次降格使用,导致人才高消费不仅挫败就业者,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我国过度教育现象的成因分析

1.知识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

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现代经济部门对劳动力的需要,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是一个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知识服务型、高科技产业等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很多工作并不需要高学历的人才,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社会发展还没有到达全民高学历教育的阶段,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

2.大学扩招太快

高等教育以惊人的速度非常规地发展着,而教育投资的集体非理性和个人盲目性又推动着大学的扩张,这种双向的推动是导致过度教育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目前的教育区域性差异过大,教育模式比较单一,人们在不断地追求高学历,对民办高校、职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社会教育等其他教育没有关注,没有发现其他教育的作用。

3.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调

中国高校的产业结构与培养模式不协调,专业划分过于详细,高校资源分配制度不合理,内部结构失衡,没有在办学特色上下工夫,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不强。课程安排与实际专业匹配失调,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降低了就业能力,造成人才浪费和人才短缺并存,加剧过度教育现象。

4.城市和农村人才供给不均衡

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人们对城市和农村的认识有偏见,城市和农村的工作职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同,很多人偏向于到城市中就业,而不愿意去农村,这样一大批毕业生进城找工作,造成了城市就业压力很大,出现教育过剩是很正常的,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却很少,农村也出现了人才缺乏,出现了教育不足。这是过度教育的原因之一,主要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5.“唯学历论”的职业筛选标准加剧了过度教育现象

很多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学历层次较低者,说明其实际能力较弱;反之,则说明其能力较强。因此,很多求职者认为高层次的教育会更容易获得一个高薪的职位,从而忽视了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会选择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忽视了整个社会对各种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吸纳能力,从而导致从事各项工作的人员所拥有的受教育水平和学历不断上升,超过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人才积压、大材小用的情况随之产生。

三、过度教育现象产生的影响

1.加大了教育投资

教育过度妨碍了教育投资者的继续社会化。把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教育投资,这样就减少了对其他投资和消费的需要,因为,对一个家庭而言收入水平是不变的,这样加大教育投资就妨碍了成人自身教育,这也是导致过度教育和高失业率的一个因素,全社会都加大教育投资必然会导致投资的报酬率不断下降,有的甚至可谓血本无归,因而无法弥补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影响了家长和知识劳动者自己的继续社会化。

2.过度教育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只有当劳动者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在生产中得到良好地发挥时,才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度教育背景下,劳动者必然会由于工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标准而产生不满情绪,致使对工作的情绪不稳定、满意度和成就感降低、不愿意参加培训、怠工旷工、勤于跳槽等,从而造成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和教育资源的更大浪费。

3.教育过度导致智力外流

由于教育过度引起知识失业,一大批知识失业者为了能够找到工作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外或其他地区,这就有了人才浪费。一是降低了教育投资效益。二是不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大一批人到国外学习毕业后就留在国外工作,使得这些高科技人才不能为祖国效力,智力外流现象很严重。

4.过度教育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过度教育条件下,人们为了避免失业和找到理想的职位,就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从而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这又会促使过度教育的进一步加深,当然也就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扩张,“就业状况的每一次恶化就要求扩张一次正规教育,某级教育作为一个终点变得越是无利可图,这级教育的需求就扩张得越迅速”,如此陷入恶性循环。

5.教育过度容易导致社会不安定

教育过度引起学历的高消费,知识失业,出现了全民追求高学历的现象。对于目前无力支付这笔教育投资的非常贫困人们而言,参与这场代价昂贵的教育投资竞争有可能血本无归。对于有能力支付这种教育投资的群体来说,为子女和自己提供超过一般水平的教育是理性的选择。这种受教育水平的两极分化,最终将会导致社会结构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甚至两极对立,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协调。

四、修正过度教育现象的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经济发展

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来看,中国是人才缺乏,不是人才过多,中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低,整个国民素质不高。过度教育只是追求高学历,高学历的人素质也不高,是由于传统经济部门接受毕业生能力差才导致不能充分就业,出现大量失业,解决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否则易造成供需矛盾。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不连续,而教育是保持持续增高的趋势,是连续的。当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同步时,经济增长明显的低于教育的增长这是不正常的,这必然会导致过度教育。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使教育良性地发展,不至于出现过度教育问题。

上一篇: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下一篇: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标准和理论依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