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随访,“访”什么

时间:2022-07-31 10:26:43

身患癌症是一种不幸,但是不幸发生之后,需要的是面对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乳腺癌从诊断到手术再到出院,往往只要2~4周。但是,乳腺癌的治疗还没有结束,整个治疗周期要半年左右,甚至更长。有的患者觉得:手术完了,就好了;化疗、放疗都做了,也就不上心了。需要说明的是,随访有重大的意义,同样不可忽视。手术和放化疗都是短期的处理,随访是乳腺癌患者健康的长远保障。所谓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充分合理的随访,是对治疗的有力补充。定期监测,及早发现问题,那么,自己的健康状况,就可以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随访的意义

1.随访过程包含了治疗过程。手术结束后,患者经过一定的恢复,就可以接受相应化疗或放疗。做不做这些治疗是医生决定的,每个患者情况不一。辅助化疗往往需要4~6个月时间,辅助放疗需要1~2个月时间。所以,前半年的随访对医生诊疗决策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问,放化疗结束后就没事了吗?当然不是,后续治疗会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情况来决定,有的患者要服用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见,随访过程包含了各个阶段的治疗过程,随意中断随访会影响治疗。

2.及早发现同侧和(或)对侧乳腺癌复发。乳腺癌患者不仅存在手术侧胸壁复发的危险,而且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也比健康女性高很多。乳腺癌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概率是2%~11%。虽然大部分胸壁和肿块可以自己体检检查出来,但仍然需要医生的检查和仪器的诊断。随访过程也是复发的监测过程,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健康。

3. 监测远处转移和第二癌。远处转移是指癌细胞转移到远处的骨、肝、肺、淋巴结等器官并恶性增殖。所以定期随访、全身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癌是指其他部位新的癌症发生。这可能与患者本身有关,也可能与放化疗等因素有关。虽然出现概率不是很高,仍然要警惕,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对医学进步意义重大。癌症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被征服,医药学专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诊治。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的病情变化,总结经验,能更好地为今后处理疾病作参考和指导。所以,患者的一次随访虽然微小,却可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实际经验;医生们也能够及时总结,调整策略,使以后的患者大大受益,促进社会医学的进步。

如何随访

推荐随访时间 前2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后3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之后,每年随访一次。如果时间较为紧张,可以调整为前2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后3年每6~12个月随访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推荐随访项目 自我检查:每月自行进行、胸壁和腋窝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乳腺钼靶摄片:一年一次。B超(包括乳腺、腋窝、腹部脏器和妇科检查):3~6个月,每次随访时由临床医生决定。

不常规推荐的随访项目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骨扫描:1~2年一次,除非怀疑有骨转移,否则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胸片、CT、磁共振:1~2年一次,除非随访时医生认为必要;CEA、CA-15-3等肿瘤标志物:不常规推荐,这些指标干扰因素较多,准确性也不高,但是长期随访中能够保证定期检测或者转移性患者可以建议。

(作者每周二、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二胎”遇到“高龄”怎么办 下一篇:“火眼金睛”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