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收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31 07:19:25

浅谈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收集的几个问题

【摘 要】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法律体系,这对于保护智力成果所有者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历史较短,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证据收集问题研究较少。结合司法实践,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主要技巧、证据链条的构造等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关键词】 知识产权;证据收集;证据链条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76-01

我国刑法在分则第三章设专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还有大量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非法经营罪处理,相关司法解释也相继出台,可见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法律体系,这对于保护智力成果所有者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历史较短,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证据收集问题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想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主要技巧、证据链条的构造等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

收集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处理案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所讲的收集证据指的是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各个诉讼阶段,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依法发现、采集、提取证据的活动。具体来讲,收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证据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程序的非法往往导致结果的错误,因此在我们现在既重实体又重程序的法治环境下,程序的合法性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被高度重视的问题。由此我国的相关刑事法律、司法解释都对证据收集,甚至还就每一证据收集行为规定了具体的方式方法。这也是由刑事证据的合法性特征决定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保证取证行为的合法性,今年修订后的刑诉法还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

(二)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走好群众路线

知识产权的性质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所呈现的犯罪分子作案手法隐蔽狡猾、国内外勾结犯罪的趋势明显等特点,决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取证活动涉及面广,而且情况复杂。这就要求侦查机关与工商、药监、文化、新闻出版、烟草专卖等行政执法单位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在信息互通、情报共享、案件移送、协作配合等方面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打击的合力。还要加强国际侦查协作,拓展证据收集的渠道和空间。另外,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有正义感,蕴藏着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极大积极性,我们可以依靠他们收集一些有用的证据。

(三)深入、细致

证据收集不但要做到全面,而且要深入、细致。尤其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如一些通过网络的犯罪、侵犯新型科技产品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等高难度、伤脑筋的案件,需要取证的司法人员有一种不怕艰苦、不轻言放弃、深入细致进行收集的精神。如在通过计算机窃取商业秘密的案件中,司法人员不但要查阅大量有关该“商业秘密”的资料,围绕犯罪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损害后果等提取、固定有关物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辩解等。

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收集的主要技巧

司法人员在坚持一些取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如果再注意运用一些技巧、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则可以大大提高取证的效率。目前取证实践当中应注意运用以下技巧:

(一)围绕知识产权犯罪的构成特征收集证据

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者假冒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行为。知识产权犯罪的同类客体是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者假冒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要件是故意。具体到知识产权的每个罪,又有其特定的犯罪构成,收集证据只有围绕犯罪构成,才不会“劳而无功”、白费力气,才能有针对性地收集到有力证据,保护国家和被害人权益。

(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知识产权案例中的犯罪主体,在实践中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受过某种专业技能培训,甚至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掌握着较高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高新技术的操作技能,他们利用其掌握的文化、知识、技能和职业便利进行各种犯罪活动,属于“白领犯罪”、“工具智能犯罪”。因此,司法一方面要培养司法人员科技办案的意识,转变其以人证为主的证据观念,提高他们办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从硬件上充实司法机关的科技设备。

(三)从与被害人有竞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知识产权犯罪人与知识产权被害人之间具有同一行业、关联行业、地域关系、雇佣关系等。雇佣关系中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携商业秘密跳槽或自己另起炉灶的情况比较普遍。案发后,这些人都应当进入侦查视线,调查这些人员与有关竞争单位有无接触、有无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人,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确定犯罪嫌疑人。

三、证据链条的构建

在进行证据收集过程当中,要对收集到的有关证据进行适当的审查判断,以使已经收集到的证据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笔者认为这种证据链条的构建一般。经过以下两个环节:

(一)审查单个证据的证明力

单个证据是证据链条的基本单位,因此单个证据具有证明能力是证据链条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单个证据本身就不具有证明能力,那么就无从谈起形成具有排他性的证据链条。对单个证据的审查应当主要从其是否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几个方面去审查。

(二)全案证据的审查

审查单个证据的证据能力固然是证据审查的前提,但是仅仅对单个证据进行审查却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对所有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看其是否排除了其他任何的可能性,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证据链条。只有如此,才算完成了证据审查的任务。

上一篇:挪用不动产权利凭证的定性分析 下一篇:论国际贸易惯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