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7-31 03:50:23

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要想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高质量的进行。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66-01

1.创建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颇感有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所以在堂课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创设与生活结合的教学情境。例如"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令学生感到它浓厚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使学生们想学、爱学。

再例如,从酸雨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中,还能引申出建筑被腐蚀的原理。建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那么硫酸是如何腐蚀到这些建筑的呢?通过一些提示和引导,试着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这个化学方程式,增加他们的印象。通过同学们明白酸雨一系列的危害后,教师由此引导学生的环保意识,向学生提出如何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的含硫量;还有的学生回答: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就这样采取一问多答的形式,通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参与思,并根据一些已有的概念来认识到了知识点所应掌握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对化学的兴趣。

2.形象比喻和联想展开

初中化学计算教学中,涉及到原子、分子、微观粒子和离子计算,由于其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不容易观察与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比喻,积极展开联想,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同质量Fe2O3和Fe3O4,计算铁元素质量比,通过形象比喻,将二种物质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前者为160,后者为232,比喻成为相似比例生活中物体,可以是篮球、排球,排球个数(Fe2O3的分子数目)为1/160;篮球个数(Fe3O4的分子数目)为1/232。前者铁元素质量是:1/160*2*56;后者铁元素质量是:1/232*3*56;这两种化合物铁元素质量比可化简得知。在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亲自指导学生,在解决微观粒子问题中,应该借用生活中事物展开想象,生动比喻,有机联系微观和宏观,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

3.概念理解――重在未知事例

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概念的理解,尤其是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忆概念的定义,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思维的对象就不再是先前做过的实验,而是某个概念具体的定义了。因此,让学生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概念的理解不是表现在对已知事例的解释上,而是表现在对未知事例的解释上。因此,化学概念的理解重在给学生提供与概念建立过程中相似或相反的事例,以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判断无误,那我们认为其对概念的掌握是有效的,如果有误,则说明对于他们而言,概念仍然需要加强。

例如,对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变化中的液化与汽化等,让学生判断水的汽化与铁的熔化等过程中参与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又如对于溶解度这一概念,其本指"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举出不同的例子,如氯化钠、硝酸钾等,结合不同的溶解度让学生去描述、去想像、去构思,以便在自己的思维中似乎真的出现了不同的物质在100克的水(或其它溶剂)中慢慢溶解的情形。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孔子曾经说过,问题是"思之始,学之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听课以记概念、背方程式以及做习题为主,完全没有问题意识,更不要说体现探究的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关键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首先,教师要能够提出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酒精灯不能像蜡烛一样吹灭?为什么酒精灯的酒精不能够填满?在学生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能够将酒精灯的使用牢牢记在心里了,与让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在讲台上讲,下课再去背诵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其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由学生提出问题,要比教师提出来更自然,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教师要及时找好时机为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

5."提炼要点"法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特别是一些概念,内容很长,我们要总结、归纳出一些方法。例如,这些概念: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不用死记硬背这些内容,为了同学们会应用,我用了常规方法,提要点: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站位置;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伙伴。抓住特征要点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了。

再如,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中的四要素:用要点"温度""百克剂""饱和""单位克"就可以应用了。这种方法化繁为简,使学生抓要点,有纲可循。学生易接受。教师教起来难度也小了很多。好的方法受益终生。

6.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在占了绝对的主动,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位置,缺乏自主意识,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实施。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小组内,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不必担心出错出丑,于是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碰撞,长短互补,不但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放低姿态,融入到学生之间,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杨金银,大专学历,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 初中化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小议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