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31 12:54:57

新课改下的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摘 要:作为高中阶段教育(包含高中后续教育)的技工院校,培养的是直接走向社会的健全的人、独立成熟的人。所以,教育教学培养的目标不是为各类大学输送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评价;评价方式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高中阶段教育(包含高中后续教育)的技工院校,培养的是直接走向社会的健全的人、独立成熟的人。所以,教育教学培养的目标不是为各类大学输送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程评价方式。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很多学校都开发了适合自己的校本教材;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期末考试不仅凭一张试卷判定了……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也应该随着课程全方面的改革而不断地与时俱进。评价不等于鉴别,评价不等于筛选,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评价和课程本身发展的评价,这里讨论的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我们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项的价值……我认为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应该是:

一、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过去的评价方式太过于甄别和判定学生的成绩优劣,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原来带过一个班级,有个男生确实智力不高,但是,他绝对是个认真努力的孩子,平时课堂上从不捣蛋、调皮,感觉每堂课都在认真去听,只是听不懂,从他迷茫的眼神中就能读出他的茫然,可是,智力上的差异无法使他像同伴一样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的特殊孩子,我们不能用成绩来给他“判死刑”。因为在后来的长期观察中,这个学生值日特别认真,做事很负责,也很细心。

二、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在技能训练中,学生会问:在车轴类零件时,先车大端直径好,还是先车小端直径好,哪种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小加工误差,避免切削热带来的加工误差的影响。我说:你拿两个毛坯两种方法都加工一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的收获远远比我们告诉他个结论要有意义的多。

三、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俗话说:宝贝放错了地方,有可能变成废物。当然,评价一个人一件事也要放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来进行。记得一次家长会后,一位特别重视儿子智育的家长找到我说:张老师,这次我们家儿子有一门课只考了四十几分,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原来在初中他成绩从没有这么差,到这个学校来各门功课都大不如从前了。我翻看了该同学的成绩册,解释给家长听:这门功课你儿子还考了前十名里面呢,这门功课试卷采用了教考分离,教学老师完全不知道试卷的考试内容,全班学生就2个及格,这个现象不足为奇。家长听了就不再责怪儿子了。

四、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全面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学业的评价能力要力避简单化的倾向,那种一学期结束或一个模块学完后,由教师笼统、含混地给每个学生打个分数的做法,缺乏具体的数据信息的支持,科学性规范性不够,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起不到激励鼓舞的作用。

针对同一内容,还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技术课程的多元化就是要改变以往多以书面测试为主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设计方案及作品的评析、访谈评价、问卷评价、技术活动报告集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的选择时,应该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和评价现场等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或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所以,新时代新课改条件下,强烈呼吁新的评价方式的新课程要求下的评价方式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它把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运用。其别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从差异中发掘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快速全面地发展。

“这样做是错误的”、“你的想法做法总是‘别出心裁’,脑袋里整天想什么的?”… …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教师可能是不经意的,可是它也许会给学生带来莫大“伤害”,学生可能再也不愿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了。作为教师的我们,绝对不能挖苦和讽刺孩子幼小的自尊,当然,偶有失言,事后一定再跟学生沟通好,消除学生心中的“隐痛”。

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所提问题中的合理、有效和可挖掘的成份,引导这些学生学会提问题、各种各样的阶段评估测试。有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先别忙下结论,谁是谁非,带着学生一起实践、感受,他们自然会得出结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大胆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现评价法与传统的阶段测试评价法相结合。把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的态度和热情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引进自适应考试,取代应试教育下传统的书面考试。使新课程下的评价关注每一位学生,想问题。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哲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下一篇:插上翅膀,快乐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