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觉自信弘扬闽南文化

时间:2022-07-31 12:19:19

增强自觉自信弘扬闽南文化

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位于笋江南岸,2003年2月由原浮桥镇改制而成。浮桥自古就是泉州文化古镇、海滨商港和商贸集散地,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物质遗产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比比皆是。1992年就挖掘出了后来被授予第一批部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拍胸舞”,其他闽南民俗项目还有车鼓婆、白菜担、火鼎公婆等数十种。面对如此众多的闽南民俗文化精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二十一世纪初提出必须予以保护传承,通过编撰《浮桥志》、《浮桥乡土教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等形式,搜集整理闽南民俗文化项目。在2007年文化部确定建立部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街道更视闽南文化的传承保护为己任,并在2010年初注册成立了泉州笋江闽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了泉州市闽南民俗文化笋江艺术团,为全力保护、传承闽南文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笋江艺术团由浮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仲阳亲自担任团长,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直接领导,参加笋江艺术团活动的演员最多达到700多人,包括近30个闽南民俗文化项目。成立以来,已参与了不少大型活动,成为闽南民俗文化保护的一个大平台。2011年初,艺术团被福建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浮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对促进文化繁荣、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强闽台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文化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牵头,采取“一社区一项目”的方式,发动全社会参与传承和保护闽南民俗文化。在挖掘闽南民俗舞蹈的过程中,街道的每个社区都承担至少一个项目,由社区组织,街道协调,文化馆指导,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排练出十几个闽南民俗舞蹈,体现了社会参与的广泛性,也体现了群众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体这一原则。

二是保护传承,持续发展。街道在挖掘保护闽南民俗文化的同时,更注重传承,主动参与泉州十五中“拍胸舞”和延陵小学“白菜担”培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添置南音器材。开展“民乐进社区”和“民乐进校园”活动,规划建设闽南民俗舞蹈培训基地,以主动性的教育、培训形式,让更广泛的群体融入体验闽南文化,从而引导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闽南文化的传承中去。

三是注重创新,打造精品。注重机制的创新,采取“绩效挂钩、重奖优待、奖金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专兼职人才优势挖掘民间和民俗文化资源,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精品上下功夫,群策群力打造闽南文化和笋江民俗文化精品。

四是积极引导,服务社区。浮桥街道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群众基础广泛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健全群众文化阵地,组建了民乐团、合唱团、腰鼓队、广场舞队、民俗文化演出队和婚育新风进万家艺术团等近20支表演队伍。让社区群众爱好有知音、休闲有去处、锻炼有场所,引导培育了居民群众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五是打造品牌,展现形象。街道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闽南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在金门城隍节期间,组织赴金门参加 “迎城隍”民俗踩街活动,并筹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碉堡婚礼;举办“笋江月? 闽南风”海峡两岸闽南民俗风情摄影大赛,并在闽台缘博物馆大厅举办了摄影展。注重挖掘整理本地民俗文化,近年来策划、筹办了多场大型文化活动,如泉州市首届闽南语童谣电视大赛、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开幕式广场民俗表演、“笋江月?闽南风”辛卯年“拜月娘?护子孙”仪式等。同时,还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组织笋江艺术团演员和福师大音乐学院舞蹈系师生以及少数民族进行舞蹈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打造浮桥民俗文化品牌,树立了良好形象。

上一篇:感受西柏坡 下一篇:《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等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