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渗漏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7-30 08:39:28

乳腺癌化疗渗漏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渗漏;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183-1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多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除局部治疗外尚需应用全身性的辅助治疗,即手术前后应用全身性的化学药物治疗,以杀灭局部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从而推迟局部复发及减少远处转移,达到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1]。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加之患者治疗周期长,以及乳腺癌手术后静脉血管有限使用,会出现防不胜防的化疗药渗漏问题,造成患者心理和躯体痛苦,从而延缓或中断治疗。现将我科2007年11月―2009年11月15例化疗药渗漏进行原因分析及采取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11月―2009年11月共收治乳腺癌425例,化疗6-10周期不等,其中30例行新辅助化疗3-4周期,318例行术后化疗6-8周期,发生化疗药渗漏15例,年龄40-65岁,外渗部位有前臂、手背、内踝;化疗药物有:表柔比星、紫彬醇、替加氟。

1.2结果14例患者外渗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继续治疗,1例表柔比星渗漏后出现溃疡,局部坏死,患者治疗障碍,中止化疗,改内分泌治疗。

2渗漏原因分析

2.1药物因素:乳腺癌化疗患者常用药物为蒽环类,为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溃疡,甚至坏死,另外紫彬醇、替加氟均为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变态反应、疼痛、静脉炎[2]。静脉血管因受化疗药物毒性的刺激可出现瘪陷、硬化、管腔丧失弹性,从而使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

2.2操作性血管损伤:护理操作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药液经破口和针尖斜面漏至皮下组织;或血管选择不当,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或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随着患者肢体的活动,针尖滑出血管外等因素均可造成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致使化疗药物外渗。另外,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损害认识不够,思想不重视,处理不到位。

2.3患者因素:化疗前护理人员未能对患者进行充分宣教,未认识到药物渗漏可能引起的后果。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或者进食,增加了患者活动的机会,患者输液时间较长,下床排尿,不按正确的方法活动输液肢体,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而引起外渗。

2.4血管因素:乳腺癌只能健侧输液,血管使用受限制,再加上无计划的使用血管,以及长期大量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采集血标本等操作均对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

3护理对策

3.1化疗前加强宣教化疗前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了解化疗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层次,适当地介绍化疗药物的药理知识,告诉患者药物外渗导致的后果,输液时少饮水,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嘱患者随时报告输注部位疼痛和烧灼感的感受。

3.2有计划的选择血管,操作技术过硬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血管使用计划,新辅助化疗时在患侧穿刺,术后条件允许下可行深静脉或PICC置管,周围静脉穿刺时应从远心端开始,化疗当天应选择弹性好、管腔大,避开关节及下肢,穿刺前可行热敷。辅助用药时可用小针头或下肢输液,再一个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避免反复穿刺机械性损伤。

3.3加强管理制度落实由于化疗药物渗漏后危害严重,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教育,输注蒽环类药物时床旁守护,并严格交接班,化疗病人上交班报告,交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液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等情况,并动态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输紫彬醇时如需测量血压,可行下肢心电监护,防止反复测血压引起肢体活动。

3.4掌握化疗用药操作程序化疗前必须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滴注顺畅后再输入化疗药物,联合化疗时,先注入发疱性药物再注入非发疱性药物[3],两次给药之间予以生理盐水冲管。

3.5及时处理化疗药物渗漏

3.5.1早期处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暂不拔除针头,用5ml注射器回抽外渗药液,如为蒽环类渗出,注射8.4%碳酸氢钠解毒剂;间断冷敷24小时,温度4-6ºC;局部封闭: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时间15-30分钟,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又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扩散、吸收,并灭活外渗药物。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3.5.2药物外用:冷敷后用50%硫酸镁湿热敷,温度40-

50ºC,时间24-48小时。第2天将5%葡萄糖注射液20ml+25%硫酸镁10ml+维生素B12500mg的混合液与白萝卜500g+水1000ml煎沸冷却[4],交替湿敷,6-8次/天,30-40分钟/次,一般1-2周完全愈合,急性期过后也可行局部理疗。

3.5.3溃疡或坏死处理本组1例患者因渗漏,皮肤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经局部清创处理盐水纱布与庆大交替湿敷,外涂湿润烧伤膏等处理后,创面愈合。

参考文献

[1] 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233.

[2] 叶剑霞.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9,26(4B):56-57.

[3] 李俊美,余春华,付岗,等.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3-75.

[4] 周莲,姜明杰.高渗糖联合硫酸镁和维生素B12用于化疗药物渗漏处皮肤[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19.

上一篇: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奥曲肽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