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30 08:28:19

关于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探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今年上半年,钟埭街道残联就残疾人帮扶脱贫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进行调研,基本摸清了贫困残疾人生活现状的底数,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钟埭街道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钟埭街道现有残疾人900多人,占全街道总人口的 2.1 %。其中语言残疾的 68 人,智力残疾的 72 人,肢体残疾的 682 人,视力残疾的 67 人,精神残疾的 78 人。近年来,在开发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以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目标,把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提高残疾人参与、共享作为街道残联工作的第一任务,通过建章立制,密切协作,积极配合,抓重点,攻难点,开展了大规模的残疾人帮扶工作。 1、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为切实抓好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率,街道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培训,强化就业服务与指导,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对残疾人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和优惠扶持政策,依法推行按比例就业。全街道有7家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就业425人,占街道残疾人总数的40%左右;同时抓好按比例就业工作,钟埭街道大小企业有500多家,街道残联克服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等困难,按照《按比例就业实施办法》,对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核对,促进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为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开辟途径,共安置残疾人就业约300多人。 2、残疾人基本生活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做好特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困难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目前,钟埭街道有129户(138人)残疾人家庭落实低保,占街道低保户的40%。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开展“爱心”助学结对活动,街道残联认真组织、牵头落实市有关部门及街道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结对助学,每年落实助学结对10多户,资助资金1万多元,帮助贫困残疾家庭子女实现受教育的权利。对因病暂时遇到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给予临时救济,去年街道共发放残疾人家庭救济款45人次2万余元,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解决了残疾人实际生活中的燃眉之急,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做好残疾人托养所工作,目前街道有8名孤老残疾人寄养在托养所,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3、残疾人扶贫脱贫工作进一步巩固。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钟埭街道高度重视残疾人帮扶、脱困工作。针对农村残疾人缺技术、少信息的情况,近年来,钟埭街道会同农技部门开展了各种残疾人种养殖业培训班,向残疾人传授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和花卉苗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使他们通过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针对农村部分残疾人年龄偏大、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街道残联积极扶持、巩固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通过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销售上帮助,目前全街道有三个扶贫基地,共安置残疾人22名,通过扶贫基地使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达到自食其力,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4、残疾人危房改造妥善落实。钟埭街道把改善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扶贫建房”、“安居工程”等项目,通过调查摸底实地走访,对经济来源少缺乏劳力、房屋破旧的残疾人家庭落实“安居房”改造,在经济上采取“上级部门补一点、街道财政拨一点、村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筹资办法,为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近年来,已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0多万元,有 10 户贫困残疾人通过危房改造搬进了新居。 二、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就业困难。与一般健康人相比,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障碍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就业、参与社会、适应竞争环境和抵御风险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就业与再就业难度很大,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必须依靠社会救助。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的能力萎缩,存在福利企业有意无意地虚报或多报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情况,使部分福利企业在没有承担相应安置任务的情况下,仍然享受了优惠政策。部分单位对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认识不足、不配合,没有上升到执法的高度去履行义务,存有抵触情绪,有些单位既不安置残疾人又不缴纳保障金。 2、部分农村残疾人无法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由于农村低保是以家庭为单位统计年人均收入的,在年人均收入高于20__元以上的残疾人家庭中,按规定其家庭成员是不能享受低保的,而这类家庭,有的总收入并不高,对于只有部分劳动能力或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对已纳入低保户的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3、残疾人相对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难。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普通贫困户家庭来说,贫困残疾人户数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我们钟埭街道现有贫困户 374 户,其中残疾人贫困户约占有 34 %,贫困残疾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村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差、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缺少劳力、缺乏致富信息;许多残疾人是由于 交通事故、疾病及多种因素引起的,残疾人即使暂时摆脱了贫困,因病返贫不在少数,与健全人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随时有因灾、因病等因素造成返贫的可能性,严重制约着残疾人的扶贫脱贫工作。 三、几点想法为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扶贫工作应以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就医、基本就学、基本就业为目标,制定工作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网络,依靠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化优势,最大限度地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帮扶,使我市贫困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奔小康社会。 1、加强领导,努力构建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任何事业的成败兴衰,关键在于人,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是否重视,在于各有关部门是否支持。邓朴方同志曾经讲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我市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贫困现象,尤其是残疾人的贫困问题。各级各部门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地工作措施,健全组织,加大应有的扶持力度,制定认真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残疾人能够与健全人同奔小康社会,共享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2、加强宣传,努力发动全社会扶持残疾工作。残疾人的脱贫致富单靠残联一个部门去做,力量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扶残助残,推动残疾人更快的脱贫致富。一是宣传开道,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扶助贫困残疾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利用新闻媒体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地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发展形势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以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模范事迹,为残疾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扶残光荣、助残高尚”的良好环境。二是政策引导,鼓励参与扶残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对贫困残疾人的捐助,支持民间力量兴办残疾人福利设施和服务设施,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广泛宣传各界帮扶残疾人的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帮扶主体多元化、帮扶方式多样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扶助贫困残疾人社会化工作新格局。 3、拓宽思路,多渠道扶持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真正使残疾人融入社会、摆脱贫困,就要让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一是坚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督促福利企业履行义务。对安置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和部门,要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监管,要严格年检年审,清理、查处假冒社会福利企业。对社会福利企业享受的减免税金(即退返税金),要做到及时足额、及时退返,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借口进行截留。社会福利企业要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支持和引导贫困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大力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制定、完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济的税费减免政策,在核发营业执照、办理有关手续、减免税费和落实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和照顾。要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选择适合的项目组织残疾人从事生产。继续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等生产劳动,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4、强化政策,继续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近年来,我市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努力改善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效果较好。由于危房改造是一项动态的工作,每年都有部分房子年久失修,列入危房一类,因此,今后要继续依靠政府、动员社会,积极筹集资金,进一步推动这项民心工程的开展,做好危改工作,确保贫困残疾人户住上安居房。

上一篇:基层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农机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