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时间:2022-07-30 06:58:09

【摘要】上述四种观点中,“独立计量属性观”属于对公允价值本质的狭义理解,“复合计量属性观”“计量目标观”“检验尺度观”则属于对公允价值本质的广义理解,其中“计量目标观”与“检验...

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会计系统后,公允价值的研究就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关的研究文献日趋增多。本文在综述国内有关公允价值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公允价值;本质;经济后果

自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来,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就一直是我国学者,特别是实务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在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讨论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热潮。

1.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

公允价值本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国内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本质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葛家澍(2007)、李红霞(2008)、周繁和张馨艺(2009)、刘思淼(2009)、陈旭东和逯东(2009)认为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而谢诗芬(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在现行市价和现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刘浩和孙铮(2008)认为,公允价值本身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会计价值计量试图达到的一种理想目标。他们从公允价值的法律渊源出发,指出公允价值概念的产生和推广源于对经济活动中公平性的追求,因此,从会计理论溯源上看,公允价值代表了各种计量属性的最终目标是公平交易。石本仁和赖红宁(2001)则认为公允价值本身不是一种具体计量属性,而是检验其他计量属性是否合理的一个检验尺度。一种计量属性是否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就要看按此计量属性提供的信息是否是对决策有用或相关。在一个完善的、竞争的市场中,市价是最好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上述四种观点中,“独立计量属性观”属于对公允价值本质的狭义理解,“复合计量属性观”“计量目标观”“检验尺度观”则属于对公允价值本质的广义理解,其中“计量目标观”与“检验尺度观”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超出了计量属性层面来理解公允价值,认为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的目标,是对各种具体计量属性现实应用时的一种约束和要求。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

陆宇建等(2007)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葛家澍(2007)着重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给出的公允价值的定义,认为公允价值是面向市场、以假想交易为对象的一种估计价格,公允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周明春刘西红(2009)认为虽然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但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决策有用观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从经济发展的特定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会计信息,结合补充公允价值的信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朱丹、刘星、李世新(2010)从信息观与计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估值和公允价值利润的决策有用性问题,认为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适当、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备理论依据并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刘安强(2010)对市场价格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回顾,指出公允价值在后续计量中的应用是适用新经济形态客观要求的必然产物,体现了市场对资产有效适用的竞争,代表了市场对资产价值的发现,会计应该在不断发展中做好计量新经济的准备。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2010)认为财务会计选择历史成本为其主要计量属性是财务会计形成发展近80年来的历史选择。但市场经济是动态的经济,不少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更希望求助于预测信息,而对历史信息不感兴趣,特别是随着金融创新而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在金融创新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财务会计所采纳,也是历史或时代的选择。在财务报告中同时并存两类信息,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相反,还能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虽然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达到高潮时遭到全球金融界的责难,但正如葛家澍(2010)所说的只要金融创新存在,公允价值就不会消失,在今后的财务报告与财务会计中双重计量并存仍将是一个长期并持续发展的态势。

3.公允价值应用的经济后果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国外公允价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讨和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实证检验上。金融危机发生后,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研究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徐经长,曾雪云(2010)以2007、2008年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收益、公允价值损失与管理层薪酬之间的敏感系数。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存在着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奖轻罚”现象。“重奖轻罚”现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有效而约束乏力的薪酬不对称特征也存在于盈余分项目层面,这将会助长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放大企业风险。邢精平(2009)认为在有限理性的金融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使会计信息已成为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其独特的顺周期效应可能加剧市场趋势,使会计信息的负面作用愈加明显,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且正在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王守海、孙文刚、李云(2009)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原则下,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理想信息框架。认为市场参与者,不仅能从微观层面上获得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估计、风险轮廓的估计和计量的不确定性等信息,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上获得风险的相关性、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及其系统风险等方面的信息。郑鸣、倪玉娟、刘林(2009)从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两重功能反映资产负债现有的公平交易价格和向投资者传递信号影响其行为出发,构建均衡模型,并利用美国市场的实证数据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缺陷:内生的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发现在市场繁荣时,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会促进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而在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与资本金监管要求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一种随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起来的重要会计计量属性,虽然金融危机暴露出公允价值在运用中的一些缺陷,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不会消失,今后的财务会计,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存仍将是一个长期并持续发展的态势。公允价值运用趋势不可阻挡。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2010.

[2]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0.

[3]朱丹,刘星,李世新.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

[4]邢精平.公允价值会计:美国的经验与教训[J].证券市场导报,2009.

[5]王守海,孙文刚,李云.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稳定研究:金融危机分析视角[J].会计研究,2009.

[6]徐经长,曾雪云.公允价值计量与管理层薪酬契约[J].会计研究,2010.

[7]董必荣.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

[8]陈秧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管制与市场经验述评[J].证券市场导报,2009.

[9]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

[10]刘斌,罗楠.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剧市场同涨同跌吗?[J].证券市场导报,2010.

上一篇:北京市大气污染物SO2的健康损失评价 下一篇:南通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