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优化措施井频次探讨

时间:2022-07-30 11:59:39

摘要:文章通过措施井措施见效的有效时长的探讨以及措施前后资料完整的井的实例分析,对措施井的监测频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用户准确评价措施效果、合理调整措施、精准制定油水井治理方案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措施井;监测频次;效果评价;措施效果;失效机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3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00

1 问题的提出

在进行措施井措施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井的测试资料都不完整或者测试不及时。这些问题都对措施效果的评价造成了极大阻碍,也造成用户对于措施井的测试资料利用率低,极其不利于油田的合理规划。因此找到准确的测试时机、制定合理的测试流程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 措施井失效机理

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当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附近憋起超过井壁附近地应力及岩石抗张强度的压力后,即在地层中形成裂缝。随着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裂缝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这样在地层中形成足够长度和一定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渗滤能力,使油气能够通畅流入井中,起到增产增注的作用。

酸化即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条件下使酸大体沿径向渗入地层,通过溶解孔隙空间内的胶结物、颗粒及其他堵塞物,扩大孔隙空间,消除由于地层污染引起的近井带地层渗透率降低,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从而获得增产效果。

然而在油、水井压裂措施后一段时间,随着油田的开发地层产生的裂缝会逐渐出现闭合现象,导致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逐渐下降。而对于酸化措施来说,随着油田的生产还是会有堵塞物陆续填充被酸化后的空隙,也致使酸化过的空间导流能力降低。

由此可以看出,压裂和酸化两种工艺均具有一定的有效期。针对这一现象,为了追寻措施井措施见效的时长大小,找到合理的措施井监测频次,笔者对大量的措施井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统计与分析,并最终得到了一些

结论。

3 实例分析

下文就以一口措施前后资料完整的井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来看一下在合理的监测频次下措施井措施效果的评价情况。

3.1 基本概况

喇5-PS2412井是喇嘛甸油田北西块二区聚驱的一口注入井,该井全井射孔井段为1006~1026.3m,层位GI2+3―PII7-9,属砂岩层,有效厚度10.6m,注入量55m?/d,油中深度为1016.15m,原始地层压力11.32MPa。其主要连通油井有喇5-PS2411井和喇5-PS2417井。

3.2 综合资料分析及措施效果评价

3.2.1 喇5-PS2412井措施前资料分析。首先是喇5-PS2412井的基础资料:喇5-PS2412井于2010年1月5日投产,投产初期日注入量35m?/d。2011年11月2日对该井进行了水井静压测试。

本次试井资料表现出压力导数曲线早期出现明显驼峰。该井的井储时间较长,过渡段之后中期没有出现径向流直线段。

本次测试资料说明:在本次测压范围内地层性质较不均匀,流体渗流能力较差。查阅该井的地质资料,井位图反映该井旁边无断层,但存在一条油水边界和两条油气边界。试井资料分析所得的解释成果表明,该井表皮系数为正值,说明该井井筒附近污染严重。在试井资料中充分显现出了该井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井井况,我们在2011年12月1日又对喇5-PS2412进行了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由吸水剖面图可以看出,该井的主要吸水层为PII7-9层和GI2+3层,相对吸水量分别为93.08%和6.57%,可以看出该井的层间矛盾非常严重。

通过综合试井和测井资料分析可知:喇5-PS2412井急需治理。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注水和开发效果,满足增产增注,完善注采井网,结合动态地质资料,我们建议对喇5-PS2412井实施酸化解赌措施。

3.2.2 喇5-PS2412井措施后前资料分析。在喇5-PS2412井酸化后,我们于2012年7月5日对该井进行了一次水井静压测试。

通过两次试井数据对比来看,酸化后该井表皮系数由原来的1.982降低到现在的-2.097。可以看出,酸化措施对该井近井地带井况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解释资料中可以看出该井的渗透率以及流动系数也均有相应的增大,该井的井况明显变好。通过试井资料可以直观地看到该次酸化措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评价酸化措施效果,了解该井治理状况,我们于2012年10月又对该井进行了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

通过对比前后两次吸水剖面成果图,可以明显地看出,该井的两个主产层的吸水状况均得到极大的改善。PII7-9层相对吸水量由酸化前的93.08%降至酸化后的43.01%,GI2+3层的相对吸水量由酸化前的6.57%增加为酸化后的53.79%,两个主产层吸水均匀,层间矛盾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对于喇5-PS2412井的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措施前后及时对措施井进行检测是极其必要的。措施前后的测试资料为措施井的效果评价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依据。为用户准确评价措施效果、合理调整油水井措施、精准制定油水井治理方案,提供了一手资料。因此,如何合理优化措施井的检测频次,做到及时有效的测试,并将措施前后的测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已经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统计规律及建议

为了找到合理的措施井监测频次,我对于2012年全年压裂油、水井和酸化的水井的措施见效时长进行了统计,并得到了一些规律。

通过统计,发现各油井压裂的见效时长呈正态分布,符合统计规律,主要集中在6~8个月,也就是说大部分油井压裂有效的时间集中在6~8个月,而见效时间极短或极长的井只是极少数。

因此,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本文建议在油井压裂后6个月对其进行测试,将措施前后测试资料进行对比,最有利于措施的效果评价。

而对于水井来说,还可以得到与油井相类似的结论。水井压裂和酸化的见效时长也呈正态分布,同样与统计规律相符,并且水井压裂的见效时长主要集中在6~7个月,水井酸化的见效时长主要集中在6~8个月。

因此,通过大量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笔者也建议在水井压裂或酸化后6个月对其进行测试,再将措施前后的测试资料进行对比,这样的监测频次对于准确评价措施效果是最为合理的。

5 结论

(1)油、水井的压裂和酸化措施是存在有效时长的,并且就目前统计来看,其中大部分油、水井措施的有效期为半年;(2)合理优化措施井的监测频次既有利于及时了解井况、准确评价措施效果,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测试资料,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措施井测试资料的应用率;(3)建议在措施井实施措施前对其进行测试,并在其恢复正常生产后半年左右再次对其进行测试,将措施前后的测试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措施井来说,半年左右的监测频次最有利于措施井措施效果的

评价。

参考文献

[1] 卢德唐,郭冀义,孔祥言.一种分析不稳定试井早期数据的图版[J].油气井测试,1993,2(1).

[2] 姜礼尚,陈钟祥.试井分析理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3] 童.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4] 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5] 孙贺东.油气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孟欣(1990-),女,黑龙江明水人,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监测信息解释评价中心绘解六室资料解释员,研究方向:试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上一篇:变电所土建设计防火问题探讨 下一篇:文山电网变电站集控建设方案选择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