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关联看广西产业结构调整

时间:2022-07-30 10:42:13

从产业关联看广西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广西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根据产业关联理论,利用2002年广西投入产出表,测算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关联的产业部门,探讨广西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关联;投入产出表

[作者简介]庞丽萍,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副处长,统计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066-05

一、广西产业结构现状及演进轨迹

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遵循一定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逐步增加。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上述一般规律。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一二三”型调整为“三二一”型

2005年广西生产总值为4075.75亿元,是1978年的53.73倍。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1978年的40.7:34.0:25.3调整为2005年的22.4:37.1:40.5,第一产业下降18.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3.1、15.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第一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保持上升趋势,此后基本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徘徊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1988年以前产业类型为“一二三”,1989年转型为“一三二”。90年代中期随着工业高速增长和第三产业推动又转型为“二三一”。到了1997年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为31.9:33.8:34.3,产业类型转变为“三二一”,表明广西经济的工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一直保持“一三二”

1980~2005的26年间,三次产业在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度下降,由1980年占绝对优势的83%,下降到2005年的56.2%,平均每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由1978年的9.0%上升到2005年的31.9%,平均每年上升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26年间仅上升3.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但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一直保持“一三二”。

3.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一、第三”产业下降,第二产业平稳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产业增加值比重与该产业劳动力比重之比。1980~2005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有以下变化规律:

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且低于1。从1980年的0.545下降到2005年的O.398,下降了0.147个百分点。说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速度快于劳动力比重下降速度。第二产业比较高且较为平稳。1980―2005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均接近3,劳动力比重变动不大,增加值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在80年代初一90年代初大于2,从1993年开始小于1,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机会、吸收富余劳动力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

第一产业中农业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上升。2005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农业占51.5%,林牧渔业占48.5%。其中,农业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十五”时期与“九五”时期相比,农业增加值占一产比重下降5.1个百分点,林业、牧业、渔业分别上升0.8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经粮结构变化明显。2005年广西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99.3万公顷,比1980年增长3.3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由1980年的1:0.23调整为2005年的1:0.89。

(三)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1.采掘业比重下降,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上升。“十五”时期,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7.3%,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83.3%和9.5%,与“九五”时期相比,采掘业下降了6.3个百分点,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上升4.3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据很大的份额。

2.轻工业比重下工业比重上升。改革开放初期,广西工业发展以轻工业增长为主,轻工业在工业中的份额占52%以上。90年代中期,工业产业结构出现历史性的变化,轻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重工业比重逐步上升。2005年,工业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下降到41%,重工业比重上升到59%。从1978到2005年的28年间,轻、重工业比重变动了13.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此消彼长,总体上广西工业属于偏重型。

(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

广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提高,197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25.3%,2005年升到40.6%,随着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1.传统服务业继续发展且占优势地位。1978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两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8.6%,90年代初高达50%以上,2000年以来缓慢下降。2005年下降到44%,但传统服务业仍占优势地位。

2.新兴服务业比重上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1978年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7.6%,2005年为9.9%。与“九五”时期相比,“十五”时期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上升2.9和3.3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二、广西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005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2.6:47.5:39.9,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高9.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1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仅次于海南,在全国排第2位。而且比西部省区的平均值高出5.4个百分点,比重在18%以上的还有海南、四川、新疆、湖南、云南、、江西、贵州、安徽等9个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均居全国中下游。

(二)农业基础薄弱,内部结构不合理

进入21世纪,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实行政策倾

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从总体来看,广西农业基础仍很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强。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偏高,林业、牧业和渔业偏低。广西自然资源条件是多山多水面临一片海,耕地面积仅占总土地面积的11%。2005年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份额达到49.2%,几乎占据第一产业的半壁江山,林业只有4.3%,牧业为35.3%,渔业为9.9%,农林牧渔为1.4%,行业结构不够合理。

(三)工业经济实力不强.产品结构欠合理

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小,2005年广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份额为1.6%。总量在全国的位次:2000年排19位,2005年降至22位,下降了3位。工业企业中传统的企业多,规模小的企业比重高,产品结构单一、层次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体工业经济实力不强。

轻工业发展速度慢,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2005年,全部工业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I%,比2000年下降6.7个百分点。2001―2005年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O%,重工业年均增长17.8%,轻工业比重工业低1.8个百分点。轻工业通常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轻工业发展滞后,这与广西作为农业省区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

(四)第三产业层次低.内部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虽然目前广西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但这种产业结构变化是低层次的,是在没有完成工业化阶段而形成的,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广西第三产业发展仍处在低水平。1998年世界第三产业比重为63%,发达国家美国为71%,英国为67%,日本为62%。2005年广西为40.6%,与发达国家相比有2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广西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发育不良。2005年,广西新兴产业如金融保险业仅占5.5%,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广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低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表明广西第三产业的效益偏低,还处于低层次的数量扩张阶段。

三、产业关联分析与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产业关联度分析

产业关联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从产业关联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分析的重要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即各部门所受感应的平均值)。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越大。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影响力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以社会平均值1为界,将2002年广西投入产出表中42个产品部门测算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分割为四个象限,见图1。

1.强辐射力、强制约力的部门。处于第二象限,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处于该象限的部门有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及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科学研究事业等共9个部门,其中8个部门为工业部门。

2.强辐射力、弱制约力的部门。处于第一象限,影响力系数大于1,感应度系数小于1。处于该象限的部门有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建筑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旅游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住宿餐饮业、纺织业,共13个部门。这些部门大都属于轻工业和第三产业。

3.弱辐射力、强制约力的部门。处于第四象限,影响力系数小于1,感应度系数大于1。处于该象限的部门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农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属矿采选业,共8个部门。

4.弱辐射力、弱制约力的部门。处于第三象限,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处于该象限的部门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邮政业、房地产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教育事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12个部门。处于这一象限的部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第二产业中的弱势部门,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二是第三产业中的教育、文化、服务部门;三是新兴部门,如房地产业。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部门,其发展能够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以上产业关联分析,提出以下产业为目前广西的主导产业。

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原材料的基础产业,在广西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感应度系数达2.399462,影响力系数达1.194832,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接受其他产业辐射的能力很强,同时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亦十分强劲,具有较好的产业先导性。目前,广西的化学工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拥有南化、柳化、河化、鹿化、广维集团等一批化工骨干企业,继续加大对化学工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效生物农药、维尼纶等产品,广西的化学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感应度系数为1.957187,影响力系数为1.118606,对供需双方都起较大作用。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铝和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中铝广西分公司名列全国500强企业,柳州华锡集团的锡、铅、锑、锌等有色金属产品年出口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20%以上份额。广西应加大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扶持,以带动广西工业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影响力系数最大的行业,达1.349650,感应度系数也大于l,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

产业。近年来,广西的微型汽车生产及零部件加工、车用内燃机生产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广西汽车产量达35.72万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这个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也是一个高辐射性和高制约性的产业,感应度系数为1.174088,影响力系数为1.096332。广西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宜林面积广袤,水热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并拥有亚洲最大的作为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的桉树基地。此外广西还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林纸产业的发展上潜力巨大。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加快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的决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完成将对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强大拉动效应,对农民增收也将产生长远影响。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属于重型工业,包括工程机械、电器机械、机床、成套设备等。这个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仅次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居第二,感应度也高于各部门所受感应的平均值。“玉柴”柴油机、柳工机械是广西的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个行业的发展将对广西工业发展起到骨干和支柱作用。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辐射、强制约的产业,其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广西的桂林、南宁、北海已有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基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应继续扶持发展。同时,还应鼓励玉林、梧州、贺州等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数码电子、数字通信、高性能电子元件等产品,充分发挥这个行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食品加工及烟草加工业。食品加工及烟草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都比较高,分别为1.141233和1.040476。同时,这个行业在广西具有明显优势,也是广西的传统产业。2005年广西生产机制糖504.30万吨,产量居全国首位。食品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农业等基础产业关联度大,同时,广西是农业省区,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我们要发展以蔗糖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以广西中烟公司为龙头的烟产业化基地,扩大“真龙”品牌产量,提高广西食品加工产品和烟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旅游业。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比较高,达到1.198790,直接影响30多个产业部门,是辐射力较强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拉动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馆业、商业、保险业等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广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山水、滨海风光以及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应把旅游业尽快培养成为广西的重要主导产业和对外开放形象产业,建设旅游强省。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在优化结构、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今后一个时期广西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一)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产业升级

从上述产业关联分析不难看出,对广西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广西还处在初期阶段。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规模小、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核心竞争力不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过程,是解决就业、改善生活的过程。

第一,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一要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这是由广西的资源禀赋决定的。广西资本较为缺乏,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发展资源型工业具有比较优势。要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壮大现代制造业。在上述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制造业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这是提高产品竞争力,开拓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孵化、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依托城镇、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园、辐射带动的要求,重点支持部级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养形成特色产业群,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第二,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大中城市,集约发展小城镇。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创新城镇管理模式,完善城镇功能。要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努力发展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建设生态优美的宜居城市。

第三,坚持工业化城镇化联动推进。要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工业布局要与城镇布局大体一致,使工业靠近城镇、依托城镇发展。同时,城镇要为工业布局和发展提供依托,发挥快速集聚产业和人口的作用。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品结构,关键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是要提高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四是要引导和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服务业领域,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优化

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行业,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应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障碍。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餐饮、零售贸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展、金融、房地产等新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教育、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信息等辐射力强的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宽领域、优化结构、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县域经济是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广西88个县域单位GDP占全区各市生产总值汇总的比重为67.2%。非公经济具有机制灵活、发展潜力大的特点。从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来看,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期。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非公经济比重偏低,2005年为45%左右。要把加快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一要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巩固发展农业,加快推进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二要发展非公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对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手段,降低准入门槛,提供信贷金融扶持,放手发展各类中小企业,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三要发展园区经济。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园区经济,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四要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要以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为中心,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五)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实践表明,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提升产业层次的核心动力。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差距,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度。一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研制和开发新产品,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二是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的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实现产业结构跳跃式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动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