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优势下的广西产业结构调整

时间:2022-07-09 01:15:00

基于比较优势下的广西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广西也必须以增强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的改造与优化升级。应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指导,正确认识比较优势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将其与竞争优势理论相结合,与广西的产业结构现状相结合,通过对若干重点行业的分析,找出自身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区城和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在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的比较劣势,进行战略调整,促进广西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作者简介]梁妍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7-0048-04

一、广西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广西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

1 “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广西在“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但工业总量小、结构层次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等问题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工业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l%,比全国低10.8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比重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仅为1.40,远低于全国3.35的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生产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大部分企业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产业产品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工业强优企业少,名牌产品不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沿海区位优势没有发挥,临海工业发展缓慢;产品市场影响力小,重点产业不强,能影响全国市场的产业产品很少。

2 进入“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十一五”期间,广西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总量作为重中之重,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大力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9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037.74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679.94亿元,增长11.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3%、42.3%和37.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55.7%和36.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966元。

(二)广西重点产业发展状况与特点

1 有色金属行业

广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以锡、锑、铝、铅、锌名列全国前茅,其中,锡、锑、铝等列全国前4位,稀有矿产曾为我国导弹升空、卫星上天作过重要贡献。2008年广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26.53亿元,增长35.6%。加上广西有色金属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和相当规模,在全国省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广西的优势产业之一。但是,开发有色金属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性影响,而且目前国际上原材料价格普遍低迷,将给广西发展有色金属业带来很大冲击。另外,广西有色金属业无论在冶炼、后续加工等方面,层次、水平都比较低,因而造成全行业效益低,附加值低。

2,电力工业

广西是全国水电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国家已经把广西列入“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2008年广西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57.65亿元。增长21.4%;广西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751.8万千瓦,居全国第8位,其中可开发利用量为1628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可开发利用度很高。同时,广西水利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小分散、大集中的特点,如红水河流域可建lO个梯级电站。开发广西水利资源,还有工程地质条件好、淹没搬迁少、距负荷中心近、交通方便等优点,因此电力工业也是广西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

3 制糖产业

广西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食糖主产区,制糖业是重要的优势产业。早在“十五”期间,全区规模以上制糖企业就已达82家,从业人员6.3万人;全区机制糖生产能力超过600万吨,占全国的60%左右,产糖量504.34万吨,占全国的52.7%。进入“十一五”时期,2008年广西制糖业增加值114.42亿元。增长24.8%。制糖工业已形成较完善的加工体系,其中名牌产品有南宁糖业的云鸥牌白砂糖、风糖生化的网山牌白砂糖、东糖集团的QT牌白砂糖3个。贵糖等企业制糖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 旅游业

广西的旅游资源丰富,全区有桂林、北海等地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资源独具特色,多姿多彩,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2008年广西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201.0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02亿美元,增长9.3%。但是,广西的旅游线路过于单调,虽然桂海高速公路纵贯全区,但旅游景点过少,特别是柳州与南宁之间没有什么景点。

除此之外,广西的汽车产业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与优势,产出、效益均列全自治区工业行业的首位,柳州、桂林分别成为中国微型汽车和客车的生产基地;中医药业方面,广西资源、潜力巨大,有望在中医药生产的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方面有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在重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广西高新区的建设已初步形成聚集的特征,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但总体因基础薄弱,仍缺乏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原则

(一)可借鉴的基本原则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明了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解决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逻辑严密,适用性很强,但它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即生产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间不同产品的贸易。事实情况是: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普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越来越普遍,这些国家的禀赋是相似的。无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相对优势理论,还是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的资源禀赋理论,其比较利益产生的前提是各国的供给、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这种传统比较优势具有静态的特征。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动;自然资源通过技术进步可以被改良、人工合成或被新材料所替代,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以“质量”上的优势弥补“数量”上的劣势。这表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

中并不一定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有两条线索:斯密关注分工以及经济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辟了内生比较优势学说的先河;李嘉图等学者则从区域或国际间资源禀赋差异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形成了外生比较优势的传统。由于内生比较优势研究强调经济发展中的后天因素,而后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内生比较优势的讨论必然导致比较优势研究由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拓展,反过来,动态比较优势又往往由比较优势的后天因素即内生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这样,比较优势的内生化和动态化研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交织与合流。此外。因为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影响经济发展中的后天因素,在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中,经济学家们还特别关注了政府在比较优势中的作用。

(二)具体运用并能发挥实际效用的原则

1 外生比较优势和内生比较优势结合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论证的核心问题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以实现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这一概念有助于引导广西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基础,如低成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度比较高的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但是,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也有较大的缺陷,它忽视了企业作为竞争主体的作用。事实上,现代企业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战略选择来配置稀缺资源,进行人为比较优势的创造。因此。广西不应该只将自己锁定在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上,随着要素条件的不断改善,企业还应沿着产业链向上攀升,不断创造高级生产要素,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为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做准备。

2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

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仅仅依靠投入要素发挥作用是远不足够的。一国的竞争力不可能由其国土的大小和军队的强弱来决定,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高效的使用和升级换代。即要重视竞争优势,就是要重视价值链的作用和管理带来的效益,通过有效管理的途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此,就广西而言,不能仅固守着比较优势而不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具体可以考虑:首先,广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可能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因此生产率不一定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其次,发达国家或地区迫于就业压力,会用各种壁垒阻碍广西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最后,随着要素与资源可流动性的提高,科技进步带来的要素节约与替代品的出现,广西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具有垄断性。广西企业要遵循市场逻辑,就必须开发新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要遵循竞争力逻辑,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并进行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要遵循法律逻辑,就必须强调法律的平等待遇与稳定性。总体来说,就是广西企业要以较低的生产成本、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合理的价格,赢得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竞争优势的形成。

三、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对策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结构调整

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建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同时,形成一种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型结构调整模式。

一方面,要强调利用比较优势,促进要素从低收益部门向高收益部门流动、从收缩的部门向扩张的部门流动、从过剩部门向短缺部门流动,以提高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在调整中培育内生比较优势,发展人力资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扩展企业的知识网络,提高以技术、知识为支撑的生产效率,寻求长期结构性的增长效应。同时,要注重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行循环经济,降低物耗,保护生态环境。广西必须在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中,考虑到全国乃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全世界的实际,分析自身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预测和比较中找出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机遇、发展方向和发展突破口。

(二)放眼全球。努力获取区域或世界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不能只着眼于民族和地区发展经济,而必须放眼于全球的市场、资源、技术,建立起全面开放、面向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才能立足于世界市场并优于同类国家或地区。广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要想迅速发展经济,并在市场经济竞争获胜,唯有打破自我封闭式发展经济的路子,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选择与外部市场接轨的出口导向型战略,才能有效突破自身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资源和人才匮乏的限制,在区域市场或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建立起优势产业和产业群体。广西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又具有侨乡优势,具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把广西特别是南北钦防建成开放度更高、政策更活、软硬环境更加优越的对外开放区域,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养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从而全面加快广西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以产业集聚方式带动中心城市发展

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善于把产业结构与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分析,应当贯彻“重在点,兼顾线。舍弃面”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而不应一哄而上,全面开花。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建设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依托的经济中心,使其优先发展。在建设中,重点放在强化这些城市的经济功能,强化它们对周围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呈环形或沿主要交通干线推动,带动周围及沿线地区的发展,使它们成为广西经济起飞的“火车头”。

(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技术进步

要鼓励后起地区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与发达地区相匹的产业。面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广西应力争在高技术产业中占一席之地。在传统产业领域也要正确估计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趋势,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如种植业、畜牧业一农牧产品的加工。用蔗糖深加工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形成垄断的蔗糖业系列产业群。还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增长以粗放型增长为主,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当前,我们必须抓住科技进步这个重要环节,把经济增长转到应用新的先进技术上来,做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以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集中优势。重点发展支柱产业

一是着力发展有色金属和水电业。广西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还有平果铝、南南铝、亚洲铝、银海铝、华锡集团、南方有色冶炼公司等一批优

秀企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因此,广西可重点建设百色铝工业基地、河池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规划建设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和精加工;注重培育发展接续产业,使其成为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另外,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广西还应大力发展水电业,其应与有色金属工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提高广西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重点发展汽车业。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6000万辆。国家鼓励卡车向重型方向发展,鼓励轿车向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面向农村市场发展低速汽车。广西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柳州汽车工业基地和玉柴重型、轻型柴油机的优势,重点发展重型卡车、微型车、经济型轿车和节能环保型柴油轿车,提高广西汽车市场占有率。如: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柴油经济型轿车的机遇,支持玉柴集团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柴油发动机为核心,联合大企业,发展节能环保型柴油轿车和重型卡车。另外,还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汽配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提高整车配套能力。

三是大力发展制糖业和中药产业。广西是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的糖料蔗优势产区。广西应对制糖业进行结构调整,制糖产业要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糖蔗基地,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广西糖业在全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和全球竞争力。通过重点发展与制糖业关联性强又具广阔市场前景的甘蔗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中药材资源积聚优势,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建立中药、植物药原料进出口通道。推动中药成药出口,加大原料进口。这两大行业的发展既能充分利用广西外生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广西内生比较优势的发挥。

四是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广西的高新技术行业起步较晚,整体来说没有什么比较优势,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广西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大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深度开发优势资源,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力争赢得市场空间。广西在“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要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

五是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广西可利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开发旅游资源,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广西应坚持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建设旅游精品,改造提高传统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新的特色旅游项目。不断推出新的旅游热点和旅游线路,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民族风情、边关风貌为特色,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大力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白治区统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省略,2009―03―12。

[2]寿思华,调整产业结构――广西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白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EB.OL],www.gxdrc.省略,2007―07―12。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下一篇: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