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生如夏花,死若秋叶

时间:2022-07-30 09:18:40

生命之树 The Tree of Life (2011) (又名: 生命树(港) / 永生树(台) / 家谱 / Tree of Life)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编剧]泰伦斯·马力克 [主演]布拉德·皮特/西恩·潘/杰西卡·查斯坦/卡瑞·玛切特/费奥纳·肖/乔安娜·高茵/亨特·麦奎肯

[类型]剧情/科幻/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片长]139分钟 [官方网站]

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的最新力作《生命之树》(Tree of Life)在2011年获得第64届戛纳影展金棕榈奖,随后又入围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名单。但这些殊荣并不能使这部看上去艰深难懂的片子受到待见。《生命之树》的观影体验趋于极端性,赞美者大加褒扬,而反对者则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影片和导演的风格大加诟病。

仅就标题而言,影片论述一个极其广袤的命题上所要承担的意象实在太多,摸不着头脑是许多观影者的最直观体验。然而,马利克却一改单向叙事型的电影惯常套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从细腻的闪光片段中构建了深远而永恒的命题。

宇宙、美景与童年

在豆瓣网上的评分中,《生命之树》网友吐槽此片意识各种虚无,无具体情节和逻辑,更有将人与自然和风光大片综合一起的纪录片之感。事实上,在影片头50分钟漫长如水牢一般的各种宇宙星系的展示、原始时代的恐龙和崇山峻岭的博大铺陈甚是让人抓狂,但《生命之树》中不那么明显而断续的故事主线却和这些景象完美交融在一起。而和大部分为叙事性电影不同,大段的哈勃望远镜IMAX 3D中出现的星系,家园中的自然风光,这些看似散漫的镜头构成了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之树》只是用片段性的理性思索方式解读了生命的宇宙宏观。

《生命之树》不那么清晰的主线围绕着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貌美的娇妻和占据绝对主导权的丈夫,三个男孩,在美国中西部的某处风景如画的小镇子上过着平淡和安静的生活,直到其中一个孩子的意外身亡给家庭带来的变故。叙述者的视角以11岁的杰克为主,他是家里三个孩子当中性格最为古怪而显得隔离的一个。在家庭中,他显然更亲近甚至膜拜于温柔含蓄的母亲,而对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统治权的父亲天然的抵触隐射了某种暧昧不明的俄狄浦斯情结。《生命之树》虽然看似晦涩,但影片中大量的细节会让人或多或少映射自身的成长经历。皮特所饰演的父亲是千万个家庭中的雷同范本:他是家庭的核心支柱,占据绝对的主导权,某些甚至大部分时候显得独断而专横。和父亲的隔膜、对柔弱母性的依赖和崇拜、性启蒙时期的移情、对死亡的疑惑与思索——拥有类似童年的人也都能从杰克身上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

影片中的取景和光影都用得极美,黑暗中教堂螺旋形布局的彩色玻璃窗投下令人眩目的光影,微风中轻曳的树木,将阳光分离得破碎,柔和安宁。而影片中大量的音乐运用堪称完美,无论是斯美塔纳的《伏尔塔瓦河》结合着喷洒向草坪的水珠的镜头显得那样扑朔着耀目的光芒,还是在黑暗的圣堂中,父亲在微弱的管风琴上投射的光线下演奏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那份庄严与肃穆,都能击中记忆中似曾相识的最为震撼的感触。但是最打动人的则是其中库普兰所作的一首小小的键盘乐奏鸣曲Les Baricades Mistérieuses,这支温柔可爱的小曲子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在母亲注视下孩子们的嬉戏玩耍;在傍晚暮色的暗影笼罩的室内,父亲和最小的孩子分别用钢琴和吉他演奏旋律,相互呼应如同亲昵耳语的场景完美融合,于静谧中表述难以言传的温情。这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生命的真谛

作为一位在牛津学习哲学却肄业的博士生,马利克在这部电影中深谙如何将理性思维和永恒虚无话题的转为可视觉化的片段。影片节奏看似拖沓冗长,却完美地展现了生与死的永恒主题。一个人只有在身处绝境,真正面对自我和孤独内心的时刻才会思考起这些无定论而显得漫无边际的命题。电影中所展现的宇宙的永恒和信仰的依托,鉴于片中大量带有宗教倾向的场景和片段,不少人认为这就是一老套宣扬主流基督教观念的影片。但导演所表现的宗教观其实相当的泛神化,并非有刻意倾向——爱与悲悯是人类的天性。

在抵达最后死亡的安宁前,生存本身则是美好和斗争并重的艰辛历程。母亲在和父亲的争执中抱着惊慌失措的孩子的那份颤栗和无助,父亲对成长中的孩子失去了绝对主导权和控制力的愤怒,那个对父亲大吼“Leave me alone!”的孩子正是暗喻成长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权力的更替。在户外,父亲示意孩子们,“打我的脸,照着这儿打!”他一边用敏捷的动作挡开孩子的出拳,又示意性地起攻击。皮特的眼神和架势会让人不经意地联想起传授生存技能的野生生物,强大中带着本能地残忍。这也正是《生命之树》让人着迷之处——这些充满暗喻的片段体现了在成长和迷茫后不得不面对的源于对生命与死亡思索。

故事的结尾,有一个类似启示录一般的救赎意念的场景。所有的人,无论生死,无论结怨或挚爱与否,都集中在一片象征终结和圆满之境的漫长海滩上,真正团聚。马利克用最不亲民的晦涩手法展示了一个看似最滥俗的道理——生命的真谛,则在最为本源的爱。无论最终杰克是否能意识到这种隐匿在残酷表象下的爱,影片则向观者传递了面临生死终极命题的——如何收获爱,并在积怨后还能向世界施以博爱。

上一篇:印章 方寸之间的艺术 下一篇:基于ZigBee的无线粮仓监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