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理论研究

时间:2022-07-30 08:58:53

高职院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理论研究

摘 要:综合实训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课程类型,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了相当积极的意义,鸡西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应加以注意。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综合实训课程效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综合实训课程;实践能力;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04-02

综合实训课程,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的框架下,对专业(职业)核心知识、技能和职业关键能力进行综合性实务训练的独立设置课程。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课程类型,综合实训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得到普遍推广,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各种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综合实训课程效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的积极意义

1.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要求它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必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直接顶岗[1]。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训练了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处理综合业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前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和提升。如物流专业通过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以《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与实务》、《仓储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为前提,形成以企业仓储配送作业流程为主线的综合实训课程。通过实训模块的学习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通过各个基层作业岗位基本作业操作和综合作业流程实操,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树立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为了让学生在到企业实习前就有一个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对技能的综合训练,通常综合实训课程内容设置上会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通过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明确岗位职责,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争先意识、质量意识,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进入企业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动了专业师资建设

教师是综合实训课程的组织者。老师要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开展实训课程,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有相当的要求。另外,综合实训课程是对专业课程全方位的实践训练,所以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完成课程要求,教师必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了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对前修课程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单项技能实训课教师,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是业内的重要话题。综合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由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岗位角色,对工作岗位形成整体认识,充分体验每一个项目课程工作任务的终极意义。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课程是获得专项实训的训练,能够将之前学过的专业课程与整个项目课程联系起来,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完成整套业务后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有效提高了对于工作过程和学习的兴趣。

二、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设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4年,2006年开始开设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本课程立足于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基层工作岗位,在第7学期开始,在前面所学专业知识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

1.课程设计的理念

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仓储与配送作业流程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做合一。

(1)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设计课程标准

根据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综合管理岗位的职业要求,参照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突出岗位能力的“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标准。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并从教学制度上规范课程实现“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的目标。

(2)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融教学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为此,引入项目教学、案例讨论等多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手段,强化能力培养。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校企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定位

学校邀请了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时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物流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工作的岗位确定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2)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内容

结合物流仓储与配送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过程分析,依据专业能力目标,将一线物流仓储与配送真实工作作业归纳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认知规律,设计学习领域,由点到面、由单一模块到综合实训共十个实训项目。

(3)基于能力本位设计考核内容和方式

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课业抽查与模拟实战、系统规划和综合运用等多维化考核体系。通过抽查学生的课业资料、批阅实验报告、进行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按照项目完成进度和任务完成程度,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

3.课程效果

(1)开展、参加物流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课程教学,依托实训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专业技能比赛,2008年鸡西大学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一等奖,同年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并获得二等奖,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同年6月参加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电子商务沙盘)”获团体二等奖。

(2)开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高

依托实践教学资源,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学校是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物流师系列职业资格鉴定点,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比例大幅提高。

三、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形成“内外合一”教学团队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就必须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一方面,教师应更多地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尽量多的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更多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选聘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一线企业工作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这一类型的教师因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积攒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和素材,授课内容贴近岗位实际,授课方法灵活,了解哪些部分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哪些地方需要特别处理。因此,也特别容易让学生信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提高教师的个人实践能力还不足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还应该形成一个指导教师团队,团队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基于综合实训课程的综合性这一特点,教师团队负责人应掌握全程实训任务,团队内的指导教师既能精通自己主讲的专业知识,又能对前后环节的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团队负责人要注意组织协调教师们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之间要注意沟通、协调与配合,力求最佳的实训效果。

2.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积极投入到实训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者,实训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参与和投入非常重要。只有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因此,学生必须转变学习观念,树立主体意识。在课程的实施中,应着重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让全程参与实训活动,防止出现学生“搭便车”的现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分工及完成任务记录、小组成员互评,教师随时抽检等方法,保证所有学生全程参与到实训活动中,为团队做贡献,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全程参与实训,投入足够的经历完成实训任务。其他的行政、社团等活动必须为综合实训让路,学校的评优、评奖与实训成绩挂钩。当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实训课程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他们可以通过完成实训任务真正体会到实际岗位的情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3.加强教学资源配套建设

综合实训课程的完成不仅需要人的因素,还需要建设配套的教学资源。课程开设了,但绝不可以流于形式。因此,一方面应开发与课程配套的教材、教学标准、课后训练等基础文件;另一方面应加快配合教学需要的实训条件建设。实训条件是综合实训课程效果的保证。实训设备及训练软件要有模拟操作性,便于完成接近企业实际的生产、服务过程。实训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资源要有真实性,便于反映接近现场的真实工作气氛,以满足做中有学、学中有做、边做边学的实训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巧平,朱林,王利华.高职院校综合实训课程设置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上一篇:教育应为与教育能为微探 下一篇: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