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时间:2022-07-30 08:10:40

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之一,体现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中,包括科技、工业、医学和经济等,所以学好数学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怎样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努力探讨的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本文就在中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将几十个学生集于一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智力相差悬殊,教师唯以应付。按以往的“等量,同速,同要求”授课,势必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这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很是不利。这就要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内学有所得,各展其长,充分发展个性。教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而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提问和练习分层及课后作业分层。实施分层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重要的是要优化师生关系,使课堂中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交往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再者,分层教学不仅使成绩好的学生更优秀,更有发挥潜能的空间,而且也使基础差的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学,一节课下来自己也有所收获,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厌恶数学,也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积极向上,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实施一段时间后,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后进生和优秀生,优秀生更优,后进生也有一定的进步。对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评价以鼓励为主,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而对进步不明显的学生应多关心、多作引导,使其充满希望。

其次,缩短师生距离,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由于我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的影响,师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使学生过分紧张,再加上数学不同于文科,故事性的内容少,更加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懈怠,致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差生把学习数学当成是服“苦役”。面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试着和学生做朋友,自由地交往、交流、讨论。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讨论,有时老师甚至可以别出心裁地把课堂搬到野外与学生们一起在明媚的阳光下、柔和的清风中愉悦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增加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减轻学习压力,营造欢快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学会一个题的解法后,把题目的背景改变一下又不会做了。这是由于学生只看到题目的表面现象,单纯地模仿老师的做法,不能领会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难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数学思想方法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包容性,显示数学特色和贯穿数学学习前后的基本概念、原理、观念和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触类旁通。因此,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具体问题的解法,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和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要学好数学,就要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是等着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但老师讲课时又跟不上,导致一堂课下来,迷迷糊糊,似懂非懂。其实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只要认真去读、去学习,都能学懂,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课后复习,总结归纳。每节课后要利用一些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否则很快就会遗忘。复习时不要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把所学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每一节、每一章学完后都要进行归纳、整理,巩固已学会的知识,解决不懂的知识。

适量练习。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总是觉得课堂上听懂了,但一到独立做题就不会。其原因在于课堂上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一切都显得很自然,但是为什么独立做就不会?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去练习,才能弄懂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培养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 “悟”,教的秘诀在于“度”。课堂上,教师应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终身受益。

上一篇:农村初中学生如何有效记忆单词 下一篇:高中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