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时间:2022-07-30 06:30:39

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角度对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文章从职业指导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有效指导对策。为开展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帮助,为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指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10-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已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队伍当中,高职类的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培养模式、生源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职类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高职学生在就业困难的问题上有哪些原因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的需求,接受市场的考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观念仍较落后与陈旧,停留在统包统分的理想年代里,认为学生就业与否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这种陈旧的培养模式和观念表现为:专业设置滞后或不合理,学生动手创新能力较弱。专业设置不合理,使市场真正需求的人才短缺,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2.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不足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工作都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从实质上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造成了高职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缺失。

3.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实力不强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决定着就业的成功与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综合素质能力比拼中,显得势单力薄。

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不扎实,缺乏实践技能。高职学生很多是因为无奈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总感觉郁郁不得志,放纵自己的学习生活,上课睡觉,作业抄袭,毕业后,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甚少,更不用谈实践技能。

4.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欲膨胀、贫富差距的对比,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对大学生顺利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与畏怯心理问题;盲目自信心理问题;依赖与从众心理问题;急功近利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虽已形成“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机制,但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适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的工作;高职学生自身也要更新就业择业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1.高职院校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高职教育重在技能培养和实操训练,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更积极的与社会接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高职院校一是要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要相结合,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社会对人才急需的专业,用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二是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要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将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不断内化为工作中的知识运用、组织领导、分析解决问题、沟通协调以及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四是要实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加大学科间融合及文理渗透,增加学生的择业面和择业机会。

2.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训练,强化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当今用人单位不仅要专业知识优秀,更需要技能过硬的学生。高职院校在平时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练兵,引导学生按照职业需求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来强化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举办相关认证培训等,强化专业技能资格认证,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顺利获得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同时,多开展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尽可能的为每位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公司实习的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行业有全面的认识,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3.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1)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工作

高职院校应把就业指导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即从入学至毕业,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聘用专家主讲就业指导课;成立就业指导专业教研室等方法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

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一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出击的竞争意识;三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挑战的自信意识;四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特点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一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学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二是要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的设计技巧,引导学生拟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要通过建立一支专业性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培训指导力度,在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针对规划中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科学的指导。

综上所述,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要根本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题,高职院校应发挥育人育才的作用,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就业竞争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生更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应对就业难的挑战。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意义深远,任务艰巨,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冯 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09(7):22~23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37

3 王树岩.高校面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应有观念与举措[J].辽宁大学学报,2008(3):13~15

4 朱森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8):47~48

5 蓝俊斌.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7:8~11

上一篇:歌唱的基础知识 下一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教育发展特点及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