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组织能力

时间:2022-07-30 04:57:47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组织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活动结合成的一个完整的有组织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体育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彼此是由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自组织过程,其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积极性是教师教授活动所依托、努力的依据,因此,学生自组织能力形成与否是教学系统和谐高效发展的根本条件,是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础。没有学生的自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就没有教学双方之间的协调同步,再高明的体育教师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也至多是“一厢情愿”,收效甚微,更谈不上去“主导”整个课堂、调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了。可见,在体育课程改革初显功效的今天,在当今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的现实面前,要想真正实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对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组织调控者的体育教师,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最优的发展,使身体更健康,就必须采取适度有效的措施,通过自我激活、自我定向、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规划、自我控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组织能力,主动地促进学生自组织能力诸方面均能积极地发展或形成。

一、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自我需要

要加强其需要的“内驱力”能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觉的自我激活状态。如大多数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多讲解些有关各种球类的技战术及比赛规则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从而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需要能否转化为积极的内驱力能量,并使学习过程始终保持自觉的激活状态,这是关系到教学系统能否优化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一般说来,人离动物性越远,其需要产生的动机就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鞭策自己,管理自己。体育教师要认真领悟这一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自我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可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外在动机为内在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唤起功能”。

二、根据学生的乐趣,引导其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定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育新课程理念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就十分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意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满足于教师讲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学习上无主体思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定向。实践证明,自我定向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适应、调整和规划;反过来,自身需要的发展方向的确定所产生的动机能量,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具有牢固的努力方向往往表现为一种持久不衰的志趣。因此,教师应了解、辨析不同学生的不同体育志趣,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个体的各方面条件,对其加以指点引导,并协助他们客观地确定体育学习目标,这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向着学习目标努力,而且还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机能量,促进新的努力高度的产生,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更趋自主性。

三、及时充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帮助其建构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去加强室外实践技能的提高和掌握,也要常把学生的注意力由室外转移到室内,传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理论知识,当然,体育教师也要关心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况,因为,相邻学科的知识对体育学科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和技能的时候不仅要有体育理论作支撑,而且还要其他学科辅佐,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学好体育知识,并能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积极的体育意识,从而终身受益。没有学生的自我适应,就不能有学习系统内部的和谐统一,就不能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自组织能力的形成就近乎空话了。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定势,帮助其形成较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能灵活变更和运用,促进学生自我调整。体育学习上的心理定势是指学生对具体问题作怎样的反应的一种倾向性。学习过程中学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形成了学习“定势”,它可以促进学习效果迁移,促进新的学习。因此,教师既要根据体育学科特点给学生及时帮助,促其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更要及时给学生提供效绩反馈,通过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并教给学生因“异”制宜,灵活改变思维程序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式的自我调整中得到乐趣,求得创新。学生只有通过自我调整,通过自我否定,才能使自己自觉保持激发状态,以积极的非平衡行为去获得优化发展。具备这样的体育学习动机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才能将自己融合于整个体育课堂,充分发挥自我,展示自己,开拓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提高自我独立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

科学地安排体育学习时间,调节身心活动,使学习过程紧张有序,生动活泼。在整个体育学习自组织活动中,自我规划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状态,是一种有预测与策略意义的发展。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计划思想的人,其自组织活动只能是低水平和不完全的。由于学习本身就是个体思想与社会思想相统一的受约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存在着学习与其他活动之间在时间上的矛盾,存在着个体活动过程与集体活动之间在时间上的矛盾。体育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除了要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教学活动外,还要协助学生处理好这两方面的矛盾,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时间步骤,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生在有张有弛、主动活泼的环境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达到全身各器官系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六、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自组织能力的最有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坚定学生自控的信心,使学习过程的定向发展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没有控制与自我控制的学习,不可能是优化的,也不可能实现其既定目标。任何事物及其变化都有其规矩方圆。人的行为也不可能是松散的,有无限随意性的。这在学习活动上尤其是这样。学习这一特定的社会行为,其一旦发生或引起,就必然受到学习内容、条件、时间及学生年龄特征、心理水平等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到目的、方法和家庭、社会要求等的制约。学生在上述学习背景下经常地自我评价是其自我控制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性地自我评价,交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辩证方法,鼓励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生在得到教师认同的自我评价中,也就形成一定的自制、自励能力了。

实践证明,体育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在熟悉了学生的可接受性,激发起其内在的希望和要求,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之后,通过适应其发展过程的序列和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教授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技术和技能,才能使体育教学过程真正得到优化,从而真正发挥体育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

山西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浅议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