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7-30 04:14:24

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讨

最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提到了日程上。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复杂,有普通高中毕业的, 也有“三校生”(即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的,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学带来了难题。我在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电脑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基础不好,甚至很差,两种学生起点水平相差太远,但他们却又必须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我把教学内容讲的简单一些,那些水平好的学生就说懂了,不愿意再听,思想就开小差;但如果我把教学内容讲的深一些,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又跟不上。那么,怎样在顾全整体的前提下,上好每节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也给我们计算机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我就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来谈谈我对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1.借助多种现代化手段,制作出新颖、趣味性强的多媒体课件

一般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充分应用网络工具,挖掘多媒体课件素材,利用现代化技术,设计出新颖趣味性较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例如,我在上网页制作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一张做好的网页,里面有些动态效果,他们看完后马上问:“老师,这会动的文字怎么做的?”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这次课的效果特别好,他们学的特别认真。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2.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陶行知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并极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有一次,他去某大学讲课,走上讲台未曾开口,从皮包里提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接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只见陶行知先生把米放在桌上,让鸡靠近来,按住鸡的头逼迫它吃米,鸡只叫不吃;陶行知先生又掰开鸡嘴,将米粒硬塞进鸡嘴,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先生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了几步,大公鸡却低头吃起来。这时,陶行知先生才向学生们解释:教育就象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就好锝多。我们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先提出一问题,然后让学生运用网络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最后做一个有关这个问题的小报告。“启发式”教学一方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组成,而不是由同一个模式塑造出来的,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与差异,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学习基础。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计算机教学也不例外,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1.分层次教学,建立分层次评价体系

我以《网页制作》这门课为例,谈谈分层次教学。我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先摸摸底,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三部分:较好、一般、相对较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平常上课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指导网页制作的过程中,要求较好的同学除了完成这张网页之外,更多的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布局;如何使网页做锝美观,吸引人;以及如何做一些动态网页上。要求他们课外增加美学、艺术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网页设计大赛,在与其他学校同学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加以提高。要求成绩一般的同学完成网页的整体布局以及功能的实现;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耐心辅导,鼓励他们完成基本功能即可。

2.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操作能力较强的带动较弱的,共同进步

我在上网页制作时,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一个小组4~5人,人太多、太少,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同时,要把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并选出一组长来负责。这样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每次上课我会布置一张网页作业,让大家去做。做完后,下次课让各组相互点评,找出各组作品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督促大家去学;又可以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达到共同进步;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有困难,也有喜悦,遇到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有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3.对后进生要关心、耐心、信心,要多用赞美之词激励他们

每个学生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不同的情感,都需要大家的关爱。尤其是一些后进生,成绩不理想,他们自己心理上已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有些同学觉得自卑、不自信,他们渴望与老师交流,渴望老师的关心,但又不敢表达,生怕老师看不起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有颗爱心,多关注他们,能即时地发现他的需要,耐心地加以辅导。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然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孩子的心是一架钢琴,教师要有一份爱心,就能弹出美妙的乐章。让那些孩子感觉到老师的关心,感觉到自己被别人重视,他们就能走出阴影,恢复自信。有了自信,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上去了,随之成绩也就提高了。在平常的上课中要多关注他们的反映,要多用赞美之词激励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赞美是个好东西,小到婴儿,大到领导,都喜欢听赞美之词。赞美可以让人觉得自己的能力被其他人肯定,可以让人觉得自信。我在上网页制作时,我会对每一张网页进行评价,一般都会用赞美之词,小到某一个图标,大到整张网页,赞美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再加上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所以在高职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么多年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课上情绪都比较高涨,思维比较活跃,比知识课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在网页制作方面,可安排学生做一个人网站,也可让他们为社会上的一些公司、企业做网站,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大学生网页大赛,增加自己的动手能力与社会经验;在网络技术课上,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网线,自己动手组建局域网,设置防火墙,让他们体验一下组网的快乐。有条件的院校可跟外单位联系,参观某些工程的布线现场;在计算机维修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完成计算机的设置,安装软件及故障查询;在程序设计方面,课堂上可安排学生编出几个小程序,在课外可跟某些电脑公司、企业建立联系,帮助他们开发一些小型的应用软件。课内的计算机教学可跟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多考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新的教学模式,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迫切需要大家进一步去研究、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职教育做出共同的努力。

上一篇:教师话语与语言教学质量 下一篇:幼儿教师流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