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快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30 03:31:47

初中数学快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英国心理教育学家斯宾塞在1854年就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富有感彩。”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并且学习的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由于学习内容与学习能力的不适应,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所学的知识不再感兴趣了。这也是学困生形成重要原因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减少学困生的产生,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笔者采用了“快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融合教与学的关系,还能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推开知识的大门,理解和应用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对诱发学习的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减少学困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构造快乐课堂,让数学课堂快乐起来需把游戏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在新授课教学中应用热点信息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造快乐课堂,让数学课堂快乐起来需把游戏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几分钟,而且也不稳定,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使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四十分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处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中,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既有节奏又有乐趣。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代数多项式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同学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老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我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自然地渗透到 “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新知识作好了铺垫。

二 让数学课堂快乐起来,需要教师创建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课上快乐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老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善待学生,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已的见解。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对学生不偏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老师要用微笑、目光的交流来流露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馨,获得一种支持。

三 构建生命的课堂,为学生快乐体悟创造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并积极倡导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就告诉我们――课堂的活动化,能让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一,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建构生命课堂。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而教材是静态的,教材上的知识点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教材,我们有时若不进行改变就很难达到优质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以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实施生命的课堂。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必须有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学生认知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意志的磨练都不能越俎代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游戏、制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比告诉学生结论更重要。

第三,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完善快乐的课堂。根据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认识特征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外显和内化的探究,更为自觉地参与、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以探究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有效评价,感受成功快乐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评价时要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应循循善诱,多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说些鼓励的话。如“再想想,相信你能行”、“你的回答真有创意”……等,只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上一篇:智慧型的快乐班主任 下一篇:小议中学生应如何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