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07-30 01:31:11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究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语文教学要积极探索教学形式,改革学习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初中教育相对滞后。本文旨在深入调研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基础上,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探究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学生语文素养难以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应试教学的压力,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使许多语文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被忽视。长此下去就形成了公式化的思维定势,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利用。再加上,急功近利和分数第一依然是当前语文教学思想的主流(农村中小学尤其严重),重考试成绩评价导致评价部门、多数教师、多数家长都不关心学生书写,许多语文教师都不认为教学生写字是教学任务。而当前在师范教育、师资培养方面,“三笔字”被忽视,大量教师书写本身已失去示范作用。

2.学校现代文化气息不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缺乏实践平台。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缺乏现代气息,如信息网络资源、现代电教设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使用不足,无法与时俱进,无法形成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无法增强语文学习的吸引力。一些僻远农村,根本无现代化设备来辅助语文教学,从何而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再加上忙于应试,大多数学生对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漠不关心,提高多数学生语文素养只能成为空谈。由此可见,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改变农村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对策

1.强化语文基础学科地位,改革语文教学评价。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体现语文基础学科地位,语文教学中应每周增设朗读指导课、演讲课、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课;真正体现语文多读、多背、多说、多听、多写的教学指导思想;简化语文作业,注重练字、练笔作业;重视德育与美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在评价方面,考试应分多项在学期末进行评价,包括基础知识、仿写规范字、朗读、口头作文、听力、阅读、写作,而不必一卷定高低。通过弱化考试分数,加强学生个性的发展。总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接触后顾之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2.加强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充实初中语文教学师资力量。合理配置初中教师资源提高进入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门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根据需求每年招录一定数量的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保证初中语文教师新旧结合的阶梯结构;二是加强语文教研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水平,增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语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业务知识培养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面对新课改要求,教师须打破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变革观念,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素质教育观、全面质量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 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 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国文经典的兴趣;丰富表象,激发创新想象,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4.努力营造现代文化氛围校园,积极搭建学生素质展示平台。学校应改善办学条件,设置图书室、阅览室,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努力增加现代电教设备,积极使用录音、电视、幻灯、多媒体等手段,以班级为单位,进而到年级、到学校进行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交流竞赛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扩大知识储备,让学生的视线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也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行为能力,与以往有质的变化。

5.构建城乡教师互动机制,实现城乡初中语文教师资源共享。目前,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贫穷地的初中学校,语文教师短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低。在农村教师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通过城乡初中学校建立帮扶制度、轮岗等办法。实行城乡教师资源的平衡,不失为一项切实有效的措施。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道路漫长遥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我们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摸索、攻坚破冰、毫不松懈、继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世海.创新教育新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结构模型的实践研究[J].教育探索.2010(02).

[3]赵瑜.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模式[J].教学与管理. 2010(06).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毛庄中学)

上一篇: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初高中英语教学过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