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解题思维

时间:2022-07-29 09:25:4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解题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误区 多元解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88-01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由于每个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在客观上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的角度同样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就会出现多样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些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则需要反复推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关注正确解题的思维过程

学习如同登山一样,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当登山者站上了最高峰时,未必觉得最美的景色在山顶,而一路的攀登过程和沿途的风景也许更值得记忆。在学习中,有些学生只为自己的正确结果而得意,而有的则喜欢追求创新,在创新中寻找解题的捷径、体验学习的乐趣。

作为老师,必须要求学生思维严谨,无论过程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因为每一个解题过程都是学生思维的呈现。只有关注正确解题的思维过程,才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更大的帮助。如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内容多而杂,有些距离新知的教学时间比较长,因此学生经常会出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不按老师讲的方法去做,常弄得我措手不及。例如:“××小学共有女生400人,女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该校有男生多少人?”一道简单的题目,学生们共用了五种方法:①400÷-400 ②400÷×(1-) ③400×(1-) ④400∶x=4∶(9-4) ⑤400∶(400+x)=4∶9。练习后,我认真地思考了每一种做法,感到特别惊讶!他们的思维如此开阔,完全不拘泥于老师的讲解,而且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作为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一道题虽然结果只有一个,但解题方法也许会有很多。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些正确解题的思维过程,就有可能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思维,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因此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发现错误解题的思维误区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的推进,很多教育学者都提出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忽视学生的错误,视他们的错误如灰尘,一吹即散,相反是要我们接受和正视学生的错误,把他们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好好利用。比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于错题教师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叉来解决,更为重要的是要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回顾错误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含盐率20%的盐水中加入同样多的盐和水后,含盐率将如何变化?不少学生认为含盐率不变。对于他们的这种判断我百思不解:一道简单的题目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呢?我向几个学生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他们理解题意发生了偏差。他们认为加入的盐水中,盐和原来盐水中的盐同样多,水和原来盐水中的水也同样多,因此得出了含盐率不变的结论。这时的我“恍然大悟”,而解错题的学生更是恍然大悟:发现自己走进了错误思维的误区。因此,教师要读懂学生的思维、学生要理清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将错误转化为资源,让错误也体现价值,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三、提高多元解题的思维层次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思维,对于一些错误的解法,教师也绝不能放任自流并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而不是原地踏步。一道题如果有多种解法,学生在教师引导、同伴交流、自主体验中,会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例如:有两根绳子,一根剪掉米,另一根剪掉米,如果剩下的第一根长,那么原来哪一根绳子长?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发生混乱。而解决这道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举例,但大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就是举例不够全面。所以我们在举例的基础上还要借助画图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只有理解了这些,学生才算真正学懂了知识、学会了思考。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读懂学生思维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责编 罗永模)

上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操作教学方法的思考 下一篇:科学课如何选择和使用有结构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