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大省建设背景下浙江广播节目的创新

时间:2022-07-29 09:23:25

试论文化大省建设背景下浙江广播节目的创新

摘 要: 这几年,浙江省广播节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面对电视媒体的跨越式发展及新媒体的崛起,创新是唯一出路。办台思路要创新,节目内容要创新。同样,在创新理念下,播音主持定位也要重新分析。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角色需根据节目需要不断变化,在不同职业角色的要求下,主持人不仅要有适应变化的勇气,而且需具备驾驭迥异语境和传播方式的能力。

关键词: 文化大省 浙江广播节目 节目主持人 创新

20世纪90年代,电视媒体的崛起反衬出广播媒体的“弱势”,从市场份额、实际经济收益、社会关注关注度、节目影响力、学界关切等几个方面来说,广播在电视媒体的跨越式发展面前“相形见绌”。直到广播专业化频率建立并发展、节目运行体制改革实施、部分省市电台广告投放量大增、学界加大研讨力度,广播媒体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似乎才意识到,广播要摆脱“弱势命运”,就要改变思路,尊重媒介传播的基本规律,与其他媒介形式共存共赢,而不是与之盲目竞争、恶性竞争。

2003年“广播发展年”之后,广播媒体从业人员的自信心加强,媒介运营体制改革步子加快,节目质量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到2006年,广播和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一样持续发展,但是根据广播频率收听状况分析,广播面临新问题,即受众市场碎片化,传媒市场竞争加剧。这使得原本“扬眉吐气”的广播甩掉“弱势媒体”的帽子之后,又切实地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要想解决这种竞争的矛盾,需要转变对策,与电视和网络抢受众,将其变成稳定听众群,以节目的差异性优势和社会美誉度争取潜在听众和零碎性听众的更多有效收听时间。比如,以前有些以电视节目作为“伴音”的受众,将来有可能转向广播节目;由于“路上收听”而造成的零碎性收听,可能会转化为到网络上重复收听完整的节目。当然,这些都取决于广播节目的价值与魅力。

根据对浙江广播专业频率收听调查分析:目前在播的浙江省广播类节目中生活服务节目引领市场,新闻时事节目与文艺节目并驾齐驱,其他专业化、类型化频率占有较少份额。2008年之后,特别是在2009、2010年广播媒体把竞争力集中转向类型化传播,即对频率专业化的延伸与深化。类型化广播节目的内容不求大而全,而是针对特定对象,制作播出某种“细而全”的节目,为听众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搭建贴身细腻的情感交流,满足精细对位的审美需求。放眼全国,中央电台、安徽电台、河南电台、北京电台、四川电台等如雨后春笋般复苏了故事广播、小说评书广播;北京电台应高端消费受众需求开办了高尔夫节目;武汉电台、广东电台、陕西电台等专门开办的少儿广播频率也拓展了少儿节目的传播空间。

虽然类型化广播是应市场需要而生,但目前在欧美流行多年的“窄播”在中国并不吃香。其与传统的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相比,在收听率、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之媲美。类型化广播的发展和兴盛,还需假以时日,勇于革新、善于提高。

另外,数字化技术使稀缺的频率资源成为富裕资源,卫星、网络等技术使各种电台频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广播”――广播媒体由此如虎添翼。很多听众兼有网民的身份,不但能在网络上收听过往节目,而且能看到直播间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视频;地方电台的节目冲破频率的束缚,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有条件得以转播。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行业标准,促进了移动多媒体广播在2007年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媒介空间的拓展使各地广播电台的传播由“窄”变“广”,这正方便了广播将其余80%的“长尾”听众中的大多数一网打尽。

我认为:目前广播媒体的出路在于两个“合作”,即各级各地广播媒体间的合作,广播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合作;两个“融合”,即跟传统融合,跟国际传播融合;两个“多元化”,即节目内容及形态多元化,播音主持多元化。

再来说说创新理念下的播音主持定位分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谁更讨受众喜欢不仅是电视从业人员挑选和评价主持人能力的标准,在广播媒体中也成了主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节目类型化的发展,听众定位渐趋细致,业内和听众对播音主持的认识与评价也发生了变化。由中央电台、北京电台评选十佳节目主持人的标准来看,从“观众喜欢”转变到“细化要求”,从单一标准到多元性鼓励,也就是说,这种评价已经从“外行看热闹”逐渐发展到了“内行看门道”。另外,节目形态和类型千变万化将播音主持的内涵扩大。音频工作站的使用和24小时直播的普及,从技术层面赋予播音员主持人更大的权利和更重的责任,同时也丰富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责内涵,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能力更全面,语言传播能力更强,话语表达样式更多样。录播时代的把关人是部主任、中心主任、甚至是台长,直播时代将这个权利和责任后移至播音员主持人,主流的意识形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格的宣传纪律、强烈的责任感、热忱的人文关怀是他们必备的职业素养。

这几年来,在把浙江省建设成文化大省的大背景下,我省的广播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了进步:一是在网络视频直播中既展示了广播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过硬的语言功力,又平稳适应了视频影像感和网络即时互动对他们的挑战;二是广播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从顺畅应对节目播出向艺术的审美追求不断靠近。总之,当下的工作内容更复杂、更全面,这就要求主持人胆子要更大、反应要更灵、功底要更深、视野要更广、综合能力要更强。

各级各地广播媒体之间的合作至少意味着内容的交换和信息的共享。中国地域差异特征显著,大江南北、沿海西部的听众不仅对本土性内容有情感依赖,而且对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等社会文化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新鲜感。由于频率限制,北京的听众无法收听浙江的节目,杭州的市民也听不到其他县市的声音,但是只要各级各地媒体间合作,节目交流很容易实现。目前仍需在观念、技术上和操作层面上有更多的灵活和开放,有效践行中国广播联盟的宗旨――“提升广播整体品牌价值、发掘广播合作潜力,探索广播发展路径,把中国广播做强做大”,进而在传统电子媒体与新媒体结合中生成新的优势。

另外,可借鉴来自欧美及日韩的经验。调查资料表明,广播是美国成年人的“第一新闻来源”,80%的人每天听广播,66%的人在电视黄金时段收听广播,25%的人用随身听听广播。这些数字与我国目前情况大相径庭,美国广播的今天很可能对中国广播的前途有提示意义。

在创新理念下对播音主持定位也需重新分析。目前广播媒介的传播操作的简便性使得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角色需根据节目需要不断变化,有时是现场报道记者,有时是新闻或文艺、体育评论员,有时是专访的提问者,有时是大型活动司仪、组织者。在不同职业角色的要求下,主持人不仅要有适应变化的勇气,而且需具备驾驭迥异语境和传播方式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拆解为迅速高效的学习能力,对材料的选择、归纳和提炼能力,现场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场面组织和调度能力,准确、清晰、自然、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等。

播音主持的定位原则中基本的东西是明确的、稳定的。但有些活跃的东西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化的,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参考文献:

[1]申启武.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敏.广播夜间谈话节目研究.西北大学,2007.

[3]丁艳艳,张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模式新探.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4]宫承波.新媒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3).

[5]张颂等.播音主持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0).

[6]曹璐.解读广播――曹璐自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7]高歌东.广播语体修辞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8]应天常.节目支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该课题编号:2011B098。

上一篇:乐观研究综述 下一篇:高职高专《景观鉴赏》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