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景观鉴赏》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06-18 10:25:34

高职高专《景观鉴赏》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 《景观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职业审美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本文依据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使课程教学更符合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景观鉴赏》课程 教学实践

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景观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着重提高学生职业审美能力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将抽象的美学理论和具体的景观结合起来,其实践性更强,更适合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能够提高学生职业审美能力的教学思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旅游景观的感知、认知、比较和评判方面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增强专业技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明确课程定位

《景观鉴赏》课程是以旅游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旅游景观审美的角度切入,对作为旅游观赏物的主要景观和欣赏要点进行剖析,旨在教会学生旅游景观鉴赏及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旅游审美实践中。

旅游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一门学问,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清代旅行家孙家诠曾说:“游亦有术矣。”所谓“术”,即景观鉴赏的方法。对具体景观进行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承载者,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观赏对象;而对旅游景观的鉴赏,又是决定旅游者对旅游活动评价的直接因素。有的景观具有天然的震撼力,如桂林山水、长城,“山水之美,古来共谈”,旅游者自身就能感受到它们的美;有的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如苏州园林、敦煌石窟等,单凭游客自己去看往往无法全面体会到这些景观的美。这就需要旅游专业人员对游客加以引导,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景观的美,从而实现游客旅游收益的最大化。而要做到这一点,旅游专业人员自身必须具备景观鉴赏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无法体会到景观的价值所在,也就不可能在旅游活动中对游客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开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如何学习,能学到什么,只有明确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定位,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目前,有关景观鉴赏的教材较多,内容编排也各有不同。其中,旅游教育出版社的《旅游景观鉴赏》是一本实践性强、具有指导作用的专业课教材,比较适合三年制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这本教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它以我国主要的、常见的旅游景观为例,介绍了认识、游览、欣赏各类旅游景观的具体方法,便于教师进行课程规划和学生学习。除了主教材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指定一些和课程结合紧密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如张兆干著《自然景观鉴赏》、王长俊著《景观美学》等,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为了实践服务并最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景观鉴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实用性,强调学生对景观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参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系统将教学内容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三个一级模块,每个一级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二级模块,如自然景观鉴赏模块下又分为山体景观、水体景观和气候景观三个二级模块;人文景观模块下分为园林景观、宗教建筑景观、皇家建筑景观、民居景观、古代工程景观等五个二级模块;(非物质)文化景观模块下分为民俗文化景观、艺术文化景观两个二级模块。其中山体景观鉴赏、水体景观鉴赏、宗教建筑景观鉴赏这三个二级模块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由于这几种景观是旅游中最常见的、旅游者最常接触到的鉴赏对象,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旅游相关职业后经常会遇到的审美实践,因此应该重点学习。教学内容模块化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区分,便于学生学习。在各个二级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各类景观的形成与特点、类型与分布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景观进行鉴赏的前提条件,知识点较多,每种具体的景观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而且其牵涉的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也比较多,如美学、建筑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这就要求学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否则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包括各种景观的鉴赏角度、距离、方式、时间、内在意蕴等。这部分内容也是课程的教学难点,难就难在比较抽象、分散,具体到不同的景观其鉴赏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结合实例进行讲解,通过典型案例(一般知名景观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周边乡土景观)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这样就能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编排上,每个二级模块的教学都按照景观介绍(包括景观的形成与特点、景观的基本分类)鉴赏方法(包括景观的鉴赏方法、外观结构鉴赏、内在意蕴鉴赏)典型景观鉴赏举例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的顺序进行安排。这种分段式教学的好处是学习内容由难到易,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教学的系统性。一般来说,景观的介绍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针对不同的景观采用什么样的鉴赏方法则不好掌握,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典型景观鉴赏举例的方法,将鉴赏方法和具体的景观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对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从而破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进行到这一步之后,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某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只是不能够灵活运用;最后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举一反三,最终达到对景观鉴赏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再结合景观的实地教学,学生就能够切实掌握这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及在导游过程中如何引导游客去发现、欣赏景观的美。以上五步教学过程的编排设计形成了一个从认知到掌握最终到实践应用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

5.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景观鉴赏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和实践结合很紧密,因此需要弱化纯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技能教学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以强化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除上文中提到的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外,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多媒体教学

如果说其他课程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的话,那么在景观鉴赏这门课中已经上升到教学的主要手段。旅游景观作为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其直观性较强,仅靠语言来描述一个景观多么美无疑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对一些景观进行展示,进行模拟实景教学。这些图片、视频和课程内容结合紧密,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印证。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也是景观鉴赏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是在某一类景观的教学结束后,从中选取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景观,然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进行讨论,重点讨论这个具体景观的鉴赏方法有哪些,有哪些方式可以采用,是远观呢,还是近看?是夏天去好,还是冬天去好?是仰望好,还是俯看好……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现场教学法

在景观鉴赏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旅游景观的实地参观考察,组织现场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受时间及教学经费的限制,不能对景观鉴赏的诸多教学内容逐一进行现场教学,但有条件的话,应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旅游资源,模拟导游讲解过程,让学生对实体景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找出景点的美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要求能够引起听众(游客)的共鸣。

6.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机制

景观鉴赏课程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注重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作为学业评价标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构建科学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按照不同的百分比分别评定,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传统考试方式对学生评价较片面的缺点,又可以避免学生考试突击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教有定法,但无常法。景观鉴赏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目标,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大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秀的旅游人才,满足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沙润.旅游景观审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昆欣.旅游景观鉴赏[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试论文化大省建设背景下浙江广播节目的创新 下一篇: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