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分析

时间:2022-07-29 09:10:32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分析

摘要:本文以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考察无形资产内部分类关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发挥了重要影响;企业价值主要依靠土地使用权支撑,而技术类无形资产没有提供理所当然的支持。

关键词:无形资产 经营业绩 价值相关性

21世纪,知识、技术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外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仅有10%至50%由硬体资产创造,而其余50%至90%源于软体资产。”不可否认,今后无形资产将逐渐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产业则是典型代表。

一、文献回顾

(一)外国文献

无形资产一直是会计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来的研究更加注重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所扮演的角色,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企业价值相关性。例如,Halletal(1998)的研究发现专利权的引用次数与企业市值密切相关;Ely和Waymire(1999)研究了已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者发现已确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但是在投资者眼里,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没有有形资产重要。

(二)国内文献

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研究相对滞后。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及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大于有形资产的相关系数;邵红霞和方军雄(2006)研究无形资产明细分类构成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陈兴华和陈旭东(2010)在研究信息与非信息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中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无形资产的存量和增量都与企业营业利润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王轶英和王书林(2010)研究表明,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正贡献作用显著,但在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对业绩贡献率有所下降。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以及信息披露的现状如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行业中,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比重是否与国外同类公司趋同呢?无形资产有没有发挥出国外同行业公司所起的作用呢?为了明确上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本文参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选择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观察值。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样本选取时剔除了样本数据不全以及三年期间净利润为亏损的公司。最终获得79个有效样本。本文数据均来自深圳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统计软件SPSS。

三、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鉴于本文的研究需要以及目前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披露所存在的局限性,将无形资产划分为土地使用权、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及其他三个部分。其中,技术类无形资产内容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软件等;其他包括:商标权、著作权、许可权等。表1列示了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分别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三年来该行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保持稳定,均值始终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而中位数水平也一直在2%左右。相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均值大于无形资产的比重,数值达到了11%左右,但是固定资产的最大值却远大于无形资产,2011年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最大值达68%,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区别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是,在个别情况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会超过20%。但是这也与国外同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50%-60%的情况相去甚远。表2是近三年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内部组成具体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内部结构中,从均值角度看,技术类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三年的均值比例都超过了无形资产总额的一半;而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小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这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的比重情况有所区别;从中位数角度来看,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与技术类无形资产相差不多。

虽然,这样的情况好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的组成状况,但是与国外相比,相去甚远。且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附表的披露,我国上市公司技术类无形资产自己研发为少数,多数为外部购买所得。而根据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的研发费用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发展仍是任重而道远。

(二)回归分析

1.研究设计。为研究无形资产在信息技术行业所产生的作用,本文参考Aboody、Barth & Kasznik(1999)及Aboody & Lev(1998)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薛云奎、王志台(2001)研究中所设计的模型,构建模型(1)来检测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OPINCti=α0+α1PPEti+α2INTANti+α3MBti+α4ASSETti+εti模型(1)

其中:OPINC表示公司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业绩指标。选用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衡量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所起作用的被解释变量,主要是考虑到无形资产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并且剔除了其他业务收支与营业外收支项目和所得税的影响;PPE表示公司t年末的固定资产净额;INTAN表示公司t年末的无形资产净额;MB是公司的净资产倍率,即市净率,主要控制公司的潜在的风险和成长性影响;ASSET表示t年末公司总资产的对数,主要控制公司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另外,为研究无形资产不同内部分类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本文参考邵红霞、方雄军(2006)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及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构建模型(2)来检验土地使用权和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的贡献度。

MVti=α0+α1Intan-Lrightti+α2Intan-Techti+α3Intan-Otherti+α4Eps+εti

模型(2)

其中:MV表示所选取的样本公司在t+1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场价值。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显示,每年的4月是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法定时期,假定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有理由相信4月底的股价已经完整吸收了公司的会计数据的信息,能更好地体现企业价值;Intan-Lright表示t年末公司的土地使用权;Intan-Tech表示t年末技术类无形资产;Intan-Other表示t年末除土地所有权和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无形资产;Eps是t年末公司的每股收益。

2.研究假设。基于现有理论认识,一般企业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无形资产,而信息技术行业则是例外,因为信息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以知识、科技等无形的资本投入为支撑的。因此,提出假设1:在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作的贡献要高于固定资产。

表3列示了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与主营业务利润回归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平均在90%左右,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高,回归结果的可信度良好。自变量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三年无形资产的回归系数均大于固定资产,且无形资产的T值相对来说更加显著。由此可知,无形资产对于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要大于固定资产,从而证明假设1。

依据前文的无形资产分类,可将无形资产分为土地使用权、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而按国外同类企业数据分析,只技术类无形资产一项,就对企业价值有着巨大影响。因此,提出假设2: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土地使用权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表4列示的是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内部组成成分价值相关性的回归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年模型拟合度平均在80%左右,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回归结果可靠。从回归系数看,所有自变量都通过了T值检验,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技术类无形资产三年中有两年却与企业价值存在负相关关系,对企业价值起了抑制作用。

从表4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与本文先前假设完全相反,也质疑了邵红霞、方军雄(2006)所研究的结论:高新技术行业,土地使用权不仅无助于提高当期股价,相反导致股价下降;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与股价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结论中,土地使用权的回归系数高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说明投资者对于土地使用权变动影响的期望要高于技术类无形资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价值是靠土地使用权提升的。究其原因:首先,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类无形资产含金量低且没有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且大多数技术类无形资产并非自我开发,而是属于企业外购取得,这一部分无形资产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部分收益,但却无法为提升企业价值提供支持。其次,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现今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土地作为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而大受欢迎,企业倾向于持有大量土地来投资增值,而投资者也普遍认为企业的土地投资能够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财富,愿意高估企业价值,所以信息技术行业的价值也较依赖于土地。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1,(11).

2.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6,(12).

3.陈兴华,陈旭东.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技术行业与非信息技术行业研究[J].财会通讯,2010,(4).

4.王轶英,王书林.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上交所信息技术行业的数据[J].会计之友,2010,(5).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分析 下一篇: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及质量的研究:一个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