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

时间:2022-07-29 05:49:20

让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

情感在人的学习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李吉林老师的启发下,我有了结论——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的学习往往是从情绪、情感开始的。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如何通过想象来激发儿童的情感,让他们主动学习呢?

教学《小小的船》,先出示配图,然后一遍一遍地带着学生诵读,声音越来越轻,语速渐读渐缓。当学生读得有味道时,我问:“夜空中,那弯弯的月亮在叶圣陶爷爷的眼里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小船”、“弯弯的小船”、“两头尖尖的小船”。我又问:“那深蓝的天空就是——”学生尽情地描述着:“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的大海”、“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坐在这样小小的船里,你可以做什么呢?”学生说:“和星星说悄悄话”,有的说:“和星星做好玩的游戏”,还有的说:“可以像摘葡萄一样摘星星。”……有意蕴的诵读和提示性的话语,点燃了儿童的想象,让他们把文字变成了图画,感受着星空的神奇和美妙。这样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乐于想,敢于想,由此打开了他们对星空遐想的大门,学习的兴趣被激起,他们便主动去观察,主动去想象,主动去编写故事,学习便成了儿童的主动行为。于是,“星月图”、“流星图”、“月食图”、“北斗七星图”……在他们的笔下编织成了《荡秋千》、《星星与眼泪》、《与流星赛跑》、《为月亮擦干眼泪》、《空中校园》……

当然,以想象来激发儿童的情感,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和方法,有时我还借助儿童的生活经验来达成。例如联系学生在阳光运动中跑操场一圈(300米)累得气喘吁吁的经验,让学生比较“五六十里”和“300米”、“塑胶跑道”和“山高路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的扁担》)这句话的理解。强烈的对比和切身的体会,让儿童产生敬佩的情感,从而促使儿童主动去言说,理解和体会便成了儿童的主动行为。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抓住了儿童情感的敏感点,就能激起儿童的情感,让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学习。

儿童的情感虽然易于被激起,但并不稳定,如果没有后续的强化,就有可能消失而很难进一步助推儿童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的情感持续发挥作用呢?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词的大意后,出示图片并配乐描述:“看着,看着,我们仿佛来到了那长满青草的小溪边。抬头望去,那对老夫妻正聊着天,瞧那眼神,似乎听见他们在说——远处,大儿子正在豆田锄草,瞧那动作;再瞧那编着鸡笼的二儿子,看那来回穿梭的双手;小儿子最调皮了,趴在溪边,看他那动作,那神态……”告诉大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你看到、听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和语言的描绘引发儿童更加细致入微地看图,不断推动学生去思、去想。这种补白式的想象会让儿童主动走近人物,不断感受词中人物的快乐与幸福,再辅以学生间语言的交流,就会形成一个情感磁场,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词中生活的安宁和“家”的幸福,从而对词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深透。教学要依据学生情感的发展方向,合乎文本和教学的目标,利用相应的策略不断地给儿童真切而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儿童深入地学习。

但是,概念化、理性的提问会使这样的作用大打折扣。只有当问题牢牢地牵动着儿童的情感,儿童的情感才会不停地燃烧,儿童的回答才会出乎其心,彰显出儿童的智慧。因为儿童在情感作用下的回答,既是对词句的理解与内化,又是生命感悟和言语灵性的彰显,同时领悟了表达方法所传递的情感,使他们变得更加智慧和个性。

燃烧起的情感,就像沸腾的开水,好似奔腾的涌浪。“情动而辞发”,当儿童的情感获得满足时,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把他们带到更加广远的意境中。“过去的经验总是以表象和词语的形式保持着”,表象的快速组合,必然会带动词语的组合,强烈的表达欲望便会迅速形成,表达也就成了儿童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当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柏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形象之后,我抓住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展示完“二战”时期的图片,便动情地说:“二次世界大战,让许多国家遭受了侵略,让千千万万的人为此丧命。正是有了像柏诺德夫人一家三口那样的人在战斗,才换来了和平。柏诺德夫人一家三口都是英雄,应该得到一枚勋章。如果要在颁发勋章时写上颁奖辞的话,你打算写上什么样的话语来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我相机出示“颁奖辞”的范例,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再进行全班交流。此时的表达,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模仿和概念化的表述,而是学生对人物敬佩之情的流露,是对“英雄”真实内涵的诠释,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赞科夫说:“教学法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绪生活。”不过,他的话只指出了教学的一种可能性,而要实现它,就要在儿童动情的表达中完成。就是在这一次次动情的表达中,儿童会从人间的真情、亲人的真爱中感受到爱的真谛,产生幸福之感;会从英雄的壮举、科学家的艰苦探索中感受到崇敬之情;会从祖国的壮丽山河、飞速发展中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之情……这些情感的熏陶和培育,就像绵绵春雨滋润花草,清清水渠灌溉禾苗,久而久之,就会在儿童的心底形成一种正向的潜意识,从而孕育出高尚的情感和人格。

情感既是“动因”,又是“手段”,更是“目的”,这是情境教育“以情为纽带”的核心思想。在教学中,一旦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就能推动儿童、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促进儿童深入地学习,孕育儿童高尚的情操,从而给儿童以“人”的成长,让教育返璞归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和美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