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时间:2022-07-29 12:59:57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实现“再平衡”,即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复苏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复苏

朱敏: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货币信舒增长逐月回落态势明显,一定程度上缓释了人们对于经济过热的担忧,同时加上进出口数据的回落趋势,暴露出经济增速可能下滑的新苗头。

巴曙松,中国在2009年通过实施超常规政策率先走出危机,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大的带动作用,如今中国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而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换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点正由危机应对全面进入复苏管理,可以说,中国经济现在也已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

朱敏5月13日至14日、中国总理在天津调研时你,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六大矛盾、宏观调控面临12个“两难”问题。面对诸多“两难”,如何实现“复苏管理”――既稳固经济复苏的基础,又避免经济短期内过度波动甚而“二次探底”?

巴曙松: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实现“再平衡”,即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复苏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复苏。为此,政府必须要做到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两个“再平衡”,这两大平衡正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政策走向的索引。

从财政支出“再平衡”的角度来看,政府投资可能会把握城市化主题,使之成为可持续复苏的重要线索,也使实现财政政策“再平衡”,推动实现消费增长、促进区域结构平衡成为可能。

基于此,我个人认为,在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结构当中,一方面,居民消费在GDP中的份额将扩大,从而逐步实现消费主导型增长,并以此促进内需结构的“再平衡”;另一方面,促进不同区域的增长格局更为均衡。这一点,在中央日前再度将“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上议事日程并展开大规模的讨论动员中已得到印证。

从货币政策“再平衡”的角度来看,2009年中国危机应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适度宽松”,实际上信贷投放是“真正宽松”。因此,更为准确地说,是信贷投放对提供流动性和稳定市场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敏:由此意义而言,中国货币政策退出的实质,应该是由超常规的大规模信贷投放,转向正常状态下均衡的信贷投放。那么,中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后,宏观经济是否会转向“正常化”?

巴曙松:中国2009年超常规刺激政策其实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信贷投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因而退出也基本从这几个环节着手,把握宏观经济调整的方向。

其中,信贷正常化也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加大了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因而可以预计,在物价于年中见顶回落之前,信贷投放的从严监控可能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基调。总体上看,下半年的信贷投放环境较之上半年以及去年同期相对要宽松一些,这也是2009年底设定今年的信贷目标时根据全年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的预期制订的。

至于房地产调控,这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不仅仅只是打压投机性需求,而是扩大供给、抑制投机以及引入市场秩序的监管和问责、完善保障性住房等三条线同步推进。如果调控到位,房地产将出现良性调整局面。但同时,若此轮调控仍未见效,政策工具选择的余地仍然较大。最关键的几个调控指标目前还没用,例如,加大土地的供应,对占开发商相当大资金比重的预收款的从严监控;对住房持有环节的税收措施,对投机的盈利部分征税,等等。

朱敏:但近年来的数次房地产调控,似乎都在“楼币调控――供给减少――需求爆发一更大的调控压力”这个怪圈里运行。此外,由于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涉及的上下游行业众多,房地产业发展又与金融、税收、地方财政等息息相关,每一次调控都会引发人们对经济可能下滑的担忧。对此您怎么看?

巴曙松:楼市调控使经济陷入“二次探底”,我觉得可能性不大。首先,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存在全国性的泡沫。去年以来房价上涨过快矛盾最突出、泡沫最明显的,主要是一线城市,本轮房地产调控也主要是指向一线城市,而不是一刀切地打压整个行业。房地产行业不仅仅包括商品住宅,还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商业地产等多重组合。

其次,中国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房地产业中长期前景仍然良好,调控不会改变整个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的趋势。相反,挤出部分城市的局部泡沫,对整个行业来讲是一次良性调整。再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土地的供应是避免“二次探底”的重要前提。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开工将对冲商品房投资的减少。从建设计划看,今年全国共将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700余万套,新开工面积总计将达到4.2亿平方米。

新“国10条”所产生的紧缩效应需要时间来显现。我个人预计,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的房地产供应将会增加。

朱敏:于今之计,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又应秉持怎样的原则?

巴曙松:经过2009年的超常规扩张之后,地方融资平台积累了一些问题,规范化和清理整顿是必然的,但中国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投融资平台自身的问题,例如负债率高,没有现金流等,应对以动态的角度,通过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市场化的金融创新等来逐步解决。所以,只要城市化的趋势在继续,沿海曾经的故事就可以继续在中西部地区重演。重要路径,是通过债券发行等市场化手段,提高透明度和约束力。同时,促使地方政府加强财务约束,充分动员地方政府所可以控制的资产增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和偿还能力,还可以以不同形式转让一些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的股权等,促使其更多市场化运作。

上一篇: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下一篇:物联网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