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改革论文

时间:2022-07-29 11:39:20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改革论文

笔者所在的系名称为经济信息系,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在课程中主要涉及了基础理论,数据库开发、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等,主要是突显出应用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本院校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方面的教育改革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进行了有关探讨。

一、教育改革之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

(一)目标定位转向岗位需求

根据我国相关高职高专课改方案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方面是有统一的培养规格。当今社会的压力和竞争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技术,且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能力,能够真正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专业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考虑到目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饱和度、技术新旧更替快、种类繁多以及分层次的多样化,也就明确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时候,需要倾向如程序的维护与管理、程序调试等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中低层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什么高谈阔论、高深度型的研究,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这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来说,需要的是技术的实用价值。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就是针对市场的真实需要来培养学生。

(二)根据需求,分层培养

分层培养也就是要求在计算机专业教育计划范围内,考虑到学生的良莠不齐,做好因材施教的一种教育模式。从传统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分为优秀、中等以及获取学历三类型。

1、优秀学生主要是需要不断的学习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新的补充中扎实基础、提高理论素养,让学生走向更高一层次,可以倾向于如设计师等中高计算机技术职业。

2、中等生则倾向于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如程序员这类实用型人才。

3、只想获得学历的学生,在教学的时候,应着重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最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对口企事业订单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之路必经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的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来进行适应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将培养学生与企事业的需求相互融合,针对企事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对教学计划、实习等做出相应调整;针对企事业需求,聘请相关计算机专业技术性人才对学生的教学、实习、专项技能进行培训,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企事业项目开发中去,提前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通过实践证明,“针对性的订单式”培养,能够更好的培养出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具有高实践操作型的人才,也更贴近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二、课改体系改革应突出实际能力培养

(一)设计课程体系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

对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软件开发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强调知识的应用性、熟练性,而不是强调对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完整性掌握。因此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熟练应用一种开发工具或开发平台,掌握软件开发流程。

高职高专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当中需要时刻的注意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向以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确保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处于一种稳定——更新——稳定相互交换的形式,进而对计算机课程体系做出最优化调整。

(二)培养实用型人才以行业实际需要为导向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变化莫测的行业,对计算机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提越高。虽然所谓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取得计算机证书的“人才”可以说是趋近于饱和,但是真正能够精通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人才仍然少的可怜,其中不乏语言的障碍这一影响因素的制约。通过笔者的多年实践来看,必须在计算机专业化教育当中清楚地了解“适用为度、实用为主”的教学原则。

(三)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够用为原则

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较长的学制年限,也就约束了其教育不能够其如传统的教育那样具有深厚的基础。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中,只有适当的压缩基础理论课程,在选择理论教学内容时,需要抓住应用目的,坚持够用为度。去掉其中无关紧要的部分,这样不仅缩短了授课时间,确保留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运用之上。

三、教育改革之教学模式走产学结合双证教育之路

考虑到计算机行业本身的特点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传统模式下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所以需要走创新教育模式之路,提出“订单式培养”、“分层培养”、“双证书”等措施,提高培养的针对性、技术实用性以及人才的品德素质。

(一)课堂教学向强化实践方向改革

传统教学中的注重知识理论基础,忽略实验实践的观念已经过时,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求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尝试操作以及联系企业实习等具体的教学来强化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应当如何做,才能够实现目标”,并不是“为什么我要那样去做”。新时期的改革要求了理论教育的时间和实践的时间在4:6的划分甚至是3:7的划分为最佳。而在学生的实践过程当中,考虑到计算机企业软件开发项目的具体要求,可以将成员进行分配,将学生分布于不同的项目组内进行实地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提前的接触到企事业单位的模式、要求等,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实际的应用操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二)实施“双证书”制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最终目标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这也要求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需要毕业证,更多的是需要相关技术操作资格证。衡量一个学生计算机相关专业具有的职业技术的标准多种多样,而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书则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如网页设计师认真、程序员等级认证等等,这些都能够作为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方式。所以,计算机的专业教学大纲也需要同认证课程的教学体系与设计联系在一起,将认证考试结果作为对该课程的考核结果,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增强多向就业竞争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各种认证考试,通过认证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折算学分。学生手持毕业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从学校毕业,缩短了在社会中的适应期,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更加的自信,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改革要求了教学模式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以“实用、实践、多样、动态”为标准,以与时俱进为目标。由于受到个人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笔者只能够针对自身所遇见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阐述,高职高专教育未来的路仍然是多变的、复杂的,还需要各位教师的不断探索,才能够将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

上一篇:铁路物流经济发展论文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游戏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