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法教学初探

时间:2022-07-29 07:49:04

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法教学初探

摘 要: 语法教学,实际上是母语语法教学,学生虽然没有比较熟练地掌握基本语法的理性的知识,但拥有丰富的感性知识,照理,较之外语而言,教学成果要显著得多,然而学生普遍反映“学起来枯燥、难懂,学了无用”,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从事母语教学的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反思。

关键词: 语法教学 教学目的 教学尝试 创设语境

目前的小学教育普遍反映语法教学作用不大,主要是语言教学工作者对母语语法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把语法课上成语法理论课,在语法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定势:“定义―分类―举例―辨误”,使小学语法教学存在语法知识太繁,语法能力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弊端。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效率呢?

一、认清语法教学的目的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法教学的目的必须服从于语文教学的总的教学目的。它应当着眼于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规范语文的实际能力,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从学生的现状看,他们掌握的母语往往是某种方言的口头语言,与规范化的民族语言有一定距离。再看,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尽管书面语的核心部分与口语是基本一致的,但在书面语中常出现的欧化语法句和文言语法句,则不同于口语,这正是学生掌握语的难点。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出发,语文语法课应是实践课,而不能单纯是一门知识课,更不能是一门理论课。

既然是实践课,教学中就应当侧重于让学生从方言转化为规范语,从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从不自觉转化到自觉,转化到提高书面语表达水平这一重点上。实际上,既然是语言教学,就要教授语言规范,就不能不教语法;既然要教语法,必要的概念术语还是不能不教的。但是要明确,讲这些概念术语是为了在分析实际用例时便于称说,而不是为了论证这些概念术语。必须把握“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只要有一些必要的概念术语和一个语法框架就可以了,总体上宜粗不宜细。譬如讲什么上词,什么是短语,不必详加论证,只要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就可以了。只有牢牢地确立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的能力这一目标,语法教学才能走出误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法教学改革的尝试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语法规律,因而语法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语律,具有一定的认知、理解、组合、评价语言的能力。语言在具体运用中,语法、修辞、逻辑是熔于一炉的。例如,变换句式,是语法的范畴;选用句式,是修辞的范畴;句式变换而引起语义的差别或语义重点的变化,是语言逻辑的范畴。这就需要将分析语言结构与使用语言结构结合起来,把辨析语言结构和辨析语言意义结合起来。必须确定科学的语法应用知识,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安排可操作的教学过程。

1.根据学生语言能力,确定语法应用知识点。

语法知识,有认知性的,如什么是名词,什么是短语等;有应用性的,可以在训练中使应用性知识转换为能力,如肯定句、否定句的互换,反义词的运用等。结合学生的语言实际加以训练,不要过于拘泥于教材,宜适当补充应用性知识。例如教“数量词”时,数词分为“确数”“概数”,所配的练习,也是配合上述语法知识的。我们从语法知识运用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实情,提出了落实“理解和运用”的要求,具体分解,配置练习。具体分解为知识运用的有四项:

①物量词和动量词的语序

②量词的习惯用法

③倍数和分数表示法

④概数和确数的使用原则

在培养语法能力的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自然结合,真正使语法教学走上了“语用”的轨道。有了这个前提,在教法中设计训练步骤、方法,使训练语法能力落到实处。

2.创设一定的语境,进行动静结合的语法教学。

所谓语境,一是指语言内部的自身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或前后语;二是指语言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对象、目的、场合等社会环境。我们要求学生“通顺、规范、连贯、得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重点放在“适应语境、变换格式”上。例如,“王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可变为三种语法结构:

①王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原句)

②在讲台上讲课的是王老师

③王老师讲课站在讲台上

这三种结构不同,表达的语义也不同,让学生知道这些结构各用于怎样的上下文中,知道根据不同语境对知识结构的选用,就十分必要。我们设置了三种语境,让学生进行选择:(横线部分由学生填写)

A. ① ,学生坐在下面听课。

B. ② ,坐在后排听观荤课的是李老师和王老师。

C. ③ ,学生听课坐在座位上。

这些句式的选用,让学生提高了不同语境有不同的重点、采用不同句式结构的能力。语境的制造,对于消除句子歧义,确定一个语言片断的确切含义,具有一定功能,能增强学生对语言表述明晰化的能力。如“这个人谁也不相信”,可理解为他不相信任何人,也可以理解为任何人都不相信他,而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句话的含义就单一化了。我们设计了这个训练:

A.这个人谁也不相信,更不用说你、我了。

B.这个人谁也不相信,我们也不要相信他。

总之,“设境”对于学生语法能力的提高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感到语言变化的无穷,产生探索语言奥秘的兴趣。

3.语法、修辞、逻辑相结合,加强语义的理解和运用。

语法、逻辑解决的是说得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的是说得好不好的问题,而这三者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上是密不可分的。语法教学要落实到“语用”,就不能不将语法、修辞、逻辑熔为一炉,相互沟通。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语义,培养能力,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语法、修辞、逻辑的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深层隐含意义的理解。例如《故乡》中的一段话:“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仔细辨析,便会发现“地上的路”的“路”是实指,而“也便成了路”的“路”,既有实指,又有虚指(指希望),具有双关含义,这就容易挖掘出作者隐含的一层意思:走的人多了,希望就成了路。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出发,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语法能力也得到增强。只要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就能够把语法教学教活、教好、教得适用。

上一篇:论《茶花女》中的未来与爱情 下一篇:多维度进行初三作业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