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哪里获得教养

时间:2022-07-29 03:45:35

从多年积累的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太重要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位家长说,他曾把办公室新配置的“电子计算器”带回来给家里人看(在当时是很稀罕的玩意,现在几元钱一个),但是看到孩子爱不释手时,他立刻想到自己犯了错误,因为这毕竟是公家的办公用具,自己太大意了。第二天早上立刻把它带回单位,并告诉孩子,“我不该把公家的东西带回家玩”。——也许有人会认为那位家长谨小慎微,是不是太过分,可是我很赞赏他的明智,因为任何公私不分的行为都有可能无限放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今每逢上学放学,用公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我想知道的是:那些每天坦然地由公车接送的学生,他在学校内的品格表现会是正常的吗?他以后会成为自觉地遵纪守法的公民吗?

学生的家庭教育差异很大,虽然绝对不是“龙生龙凤生凤”,但“印痕”则是免不了的。当年我有个学生聪明能干,但他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然而无玩不精,无玩不迷,凡是玩儿的事,他特别来劲。有次家访,他的母亲正与同事打麻将,看到老师来访,没有宣布散席,而是“暂停”,准备等我走后“继续”;于是我遂感到无话可说。这位学生说,母亲经常炫耀“人要有本事,不一定要读大学”,“我没读过大学,照样当科长,领导一群大学生”;不爱学习的他从这里受到的“启示”远远多于教师教诲。这个学生也有好奇心,连老师每个月能拿多少钱也打听得一清二楚,而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上大学的确不合算”;他同时也看到,在这个社会,“打球”、“搞不正之风”并不妨碍个人的“发展”,所以他更信赖家庭灌输的价值观。对这样的学生,我感到无能为力,我甚至至今也缺乏这方面的智慧,家庭教育的影响太强大,学校正常的教育几乎无力抗衡。我的很多同事出身

农家,家庭贫苦,当时非但没有余钱给孩子买书买玩具,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有位老师说,他十岁前唯一见过的乐器是二胡;还有位老师说过,他童年经常能把一本书从头背到尾,因为他只有那两三本书。但是,他们的父母敬重教师,敬重知识,鼓励孩子听老师的教诲。客观地说,在乡村小学和中学的老师不具备城市教师那样的学历和见识,但那些老师敬重教育常识,按基本规律教学,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好好做人。于是在那样的家庭里走出的孩子,在课堂里获得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学会了思考,从书中获得文明的感召,最终成为学养高、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一代人缺乏正常的教育,会给下一代的教育留下更大的难题。有个学生家里经济拮据,可是经常省下午餐钱,去网吧打游戏,年轻的班主任招数用完,只得通知家长。他的父亲第一反应是给孩子一顿死揍,继而告诉班主任:“他上初中时就这样,我实在气不过,带了几个弟兄,把网吧砸了……”班主任目瞪口呆,没想到社会上竟然有这样做父亲的!有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从小就没有什么自尊,所以这个学生在学校是个谁也不敢交往,谁也不想多说一句的人物。这样的学生,即使在学校混到毕业,到了社会上会是什么样?他又会怎样去做父亲?让人不寒而栗。有那样的家教,学校所做的一切,效果都会微乎其微。

孩子们最早获得的教养来自父母的行为示范,而且根深蒂固,这一点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

(王栋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责编:王敬川

上一篇:面对一“网”打尽的时代 下一篇:学书法究竟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