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8 10:32:58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肩周炎;温针灸

【中图分类号】R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38-02

肩周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主要表现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间共收集8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平均分到以下两组:温针灸组、电针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结束后温针灸组脱落 4 例,电针组脱落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作基线统计学比较,提示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①肩部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侧卧于患侧;②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上举、外展、后伸、内旋为明显;③肩前、肩峰处有压痛;④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取穴 肩、肩、肩内陵、肩贞。

2.1.2操作方法

患者侧卧位,上述穴位常规消毒,选30号1. 5寸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华佗牌)垂直进针快速进入皮肤,行提、插、捻、转手法取得针感后,在针柄上插2 cm长的清艾条切段(苏州市艾绒厂出品),以火点燃,燃尽后再换一炷,每次2炷,过烫时用纸板隔热。同时TDP(重庆中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神鸟牌)置于肩关节上方,30min后取针。随后在肩、肩、肩内陵、肩贞等穴处拔火罐,留罐10min。

2.2对照组

对照组取上述相同穴位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治疗仪(常州武进长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长城牌KWD-808)通电,连续波,频率100次/min, 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min。余TDP及拔罐治疗同治疗组。以上两组病例均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休息4 d续行下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以肩部疼痛及活动功能程度两项为观察指标。痊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同或基本相同,疼痛完全消失;好转: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但与健侧有差距,疼痛减轻;无效:活动及疼痛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见表2。

4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肩凝症”“漏肩风”等范畴,其中医病机多由肝肾亏损,气血不能荣养筋脉,加之外受风寒湿邪,寒凝内聚,经脉闭阻而成,故治疗应以祛风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医学入门》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神灸经论》曰:“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治百病,效如反掌。”阐明了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对于肩周炎患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疼痛。温针灸除有针刺疏通经络作用外,艾灸可利用针身,将热效应传入筋肉深部,驱散风寒,温通经脉。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降低神经兴奋性而达到消炎止痛目的[2] [3]。而艾灸施于针柄之上,艾灸对针体加热,更快、更深抵达病所,热量渗透患处深部进一步加强针刺效应,降低炎症化学介质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抑制炎性组织细胞合成与释放炎症化学介质和炎性细胞因子,减缓或中止炎症反应,起到了抗炎和抑炎作用[4]。故此,温针灸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 赵岩.温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9):527-528.

[3] 杨顺益.林秀芬.梁增芳等.温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2):83-84.

[4] 唐照亮,宋小鸽,侯正明,等艾灸抗炎作用及对炎症介质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研究[J].1999,24(3):212-215.

上一篇:丁胺卡那霉素致过敏性紫癜一例 下一篇:单纯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术前心理护理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