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7-28 09:20:19

孩子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要:边际效用递减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本文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揭示了家长的教育行为中所存在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据此提出家长从教育内容上,不要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保障或精神教育,应把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二是从教育方式上,不要过度的片面的强调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Abstract: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is a theory to explain the demand law when modern western economists study consumer behavior, and also a basic law about consumer behavior. This paper introduced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law into the education process to reveal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phenomenon in education process. It puts forward that parents should not excessively emphasize unilateral physical or mental education, shouldcombin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mental education, secondly, from education mode, don't unilaterally encourage and praise or criticism and scold.

关键词:孩子教育;边际效用递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Key words: children education;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education content;education means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54-02

0引言

面对21世纪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1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及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1.1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其含义是随着一个人所 “消费”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并存在边际效用等于零或变为负数的可能,此时意指对于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讨厌和损害。究其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即消费一种物品(服务)的数量越多,接受同类信息的次数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1.2 边际效用递减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分为物质上的消费和精神上的消费。父母教育自己孩子过程中既有家长在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的各种物质保障和奖励;又有传授知识和能力,提供精神领域的服务。孩子在享受物质条件,接受信息,接受知识,获得能力的成长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消费”父母所提供的各种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因此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孩子教育行为中,让父母知道对孩子提供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保障或精神教育,最好能两者结合,使孩子在物质中生存,在精神中上进;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2孩子教育行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根据现在一部分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教育中两个方面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2.1 教育内容“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是缺失精神教育下的物质教育“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有的孩子家庭情况宽裕,要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亲给孩子摘星星,捞月亮,孩子从小不知道苦是啥滋味;父母亲交给他们的是金钱,教育他们的是赚钱。父母亲从来就把心思放在生意或者事业上,没有花时间好好的教育过孩子,很少陪自己的孩子吃晚餐、逛公园,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就行,并且在提供物质上认为是越多越好,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一开始孩子可以从物质消费中觉得有满足感,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觉得自己对物质可能达到了消费效用的最大,这个时候父母亲提供的物质再多,孩子认为都只是一种摆设或累赘,物质教育就会出现负效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味的满足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父母亲还不及时的纠正孩子的消费观念,还是不断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教育的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可能会让孩子养成奢侈骄淫的习惯。二是缺乏物质基础的精神教育“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亲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可能一开始孩子能够非常乐意的接受,觉得自己应该理解父母,应该学习老前辈们的艰苦朴素精神。但当自己的一些基本生活条件不能很好的解决,自己想要的父母亲给不了,而自己应该有的也没有;相反看到别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期下去,可能就不能接受了,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向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或采取其他的方式去达到这些目标,这个时候父母亲还在过度强调艰苦朴素,让小孩觉得有点“抠门”的感觉,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负效益。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可能就开始自我压抑,自暴自弃,不和其他人交流,也不愿和其他人交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

2.2 教育方式“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父母亲在教育孩子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采取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的教育方式。批评责骂的信息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是负的或者说是负效用,受到批评责骂的孩子心理上将产生一种痛苦感。父母亲的第一次批评责骂,给孩子的印象最深,痛苦感最大,孩子也许会因此下决心改变原来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产生升华理念;也许会因此产生消极或破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过去的痛苦感开始淡忘,再次批评责骂的效果将会变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变大,痛苦程度越来越轻,最后孩子对批评责骂几乎毫无感觉,有违父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初衷。另一方面,当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屡次无效时,会有碍于家庭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也有碍于父母亲人格威望的保持。接受鼓励表扬信息的孩子,能从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其效用是正的,而且鼓励表扬的首次获得,其边际效用值都比较高,动力比较大。但是,如果其连续或多次地受到同类鼓励表扬,他所产生增加的满足感将呈现递减现象,这种鼓励表扬对其刺激或激发效果将会下降。

3追求教育效果,缓解边际效用递减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陷阱和诱惑,孩子的家庭教育已日益重要,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概论,本人针对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3.1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单一地过度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不能做到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都会出现教育效果的边际效用递减。父母亲在提供优裕的物质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习惯,适可而止。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相反,我们父母亲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能一味的节省,只用精神的力量去教育、去要求,基本的物质需求和适度、适机的物质鼓励也是必要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亲的教育内容并不能一味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要注意提供的数量的适度,提供时机的适中,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3.2 树立“父母亲榜样的力量”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父母必须以身作则,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特别是家庭的“战争”,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父母亲应当深入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了解孩子认识的偏差及教育的失效。要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父母亲本身须不断学习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3 正确运用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3.3.1 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父母亲的批评和责骂。由于孩子对第一次批评责骂的负效用大,应该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以免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3.3.2 对于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每次批评责骂的力度应强化每次同样的批评责骂方式,等量的批评责骂力度,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会产生痛苦感递减,影响力不大,甚至无动于衷。对此,必须强化每次批评责骂力度,改变批评责骂方式,这样会使孩子对批评责骂的“觉悟”深刻,痛苦感不会递减,能有效地抑制错误的再生。

3.3.3 重视批评责骂后的鼓励表扬批评责骂会使孩子产生痛苦是一种负效用。作为孩子,当他接受批评责骂的信息时,对鼓励表扬的效用评价相对较高,渴望鼓励表扬的心理较为强烈。如果该孩子“迷途知返”,哪怕是很小的进步,父母亲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会令孩子 “受宠若惊”,激发好学上进的热情。

3.3.4 鼓励表扬应该强度递增单一地采用某种鼓励表扬形式与鼓励表扬力度,终会导致孩子对鼓励表扬 “消费”的边际效用的递减,削弱了鼓励表扬的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存在,若要对孩子单一采取鼓励表扬以保持其长久的积极性,必须增强鼓励表扬力度,才会使孩子觉得边际效用不变乃至递增。

3.3.5 鼓励表扬应多样化,适时适度对于同一种鼓励表扬,不同心理期望的孩子,其效用往往也不相同,有的可能会受到极大鼓舞,有的可能会不以为然。要提高鼓励表扬的效用,使它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和鞭策力。鼓励表扬须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掌握时机及角度。

4结束语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生活在社会的大群体中,社会与家庭的整体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亲对家庭的整体氛围的创造和对社会的整体风气的把握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亲应充分分析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追求教育艺术,扬所长,避所短,不断提高教育中的边际效用值,教育好孩子,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树元.边际效应与班主任工作度的把握[J].班主任,2006,(3).

[2]江昌勇.课堂教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分析及对策[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上一篇:浅谈装修改造工程之造价控制 下一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