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28 08:27:32

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结合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36-01

随着农业的发展,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其充分就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据对建瓯市1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农村非农产业容纳能力减弱等问题仍然突出。

1 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现状

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年龄在16~20岁的比重为15.4%,21~40岁的达77.1%,41岁以上的比重为7.5%;制造业占转移人数的85%,住宿、餐饮业占6.4%,交通运输、仓储业占3.3%,批零贸易业占5.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1%,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占7%。

2 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技术素质匮乏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采用的是升学模式,很少学到实用技术和从业技能,即使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也不能立即适应岗位的需要,最终多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门的窘境[1]。

2.2 农民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农民不了解《合同法》《劳动法》等重要法律的相关内容,进而影响到农民自身权益的维护,多数农民工对劳务市场等正规职介机构心存质疑,宁愿相信“马路招工”。

2.3 城镇自身的严峻就业形势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造就了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加之城镇化水平总体还不高,使得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聚集承载功能不强,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转移的矛盾突出[2]。

2.4 农村劳动力市场未真正形成

农村劳动力市场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农村劳动力流动只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农村劳动力流动大都是自发的,而由政府职业介绍部门组织安排外出的却很少。据调查,近2年农民自发外出打工的占92%,有组织的转移仅占8%。这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部分处于无组织和无序状态。

2.5 农民工就业环境不宽松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仍存在其他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收入虽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3]。

3 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3.1 切实做好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培训前制订切合实际的计划。专技学校可将多年送教下乡的办学经验引入转移培训的机制中。在具体实施中,把培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放到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因春节前后正值农闲,学校可将培训时间安排在此阶段。除了专业课培训外,还需开设农民工进城务工常识、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

3.2 鼓励农民工创业培训

当地政府要组织农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其他农民就业,以创业促就业。要重视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实现农民的就地就近转移[4]。此外,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歧视,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5-6]。

3.3 整合资源,促进就业

当地政府,劳动相关部门要重视关心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通过健全统一灵活人力资源市场,紧紧围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新形式和新要求,下大力气整合劳动力资源,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勇于开拓创新,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7-8]。

4 参考文献

[1] 杨满心.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104-105.

[2] 赵淑华,舒会.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113.

[3] 张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财经,2006(7):70-73.

[4] 高娜.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5] 王传军,高启达.浅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354-355.

[6] 孙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7] 陈晓华,黄延信,姜文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8):29-34,79.

[8]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上一篇:白山市农资市场价格调查 下一篇:物理法对淀粉化学反应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