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农机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9-30 11:54:08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对当前农机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升该区农机培训水平。

关键词 农机培训;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宿州;埇桥区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32-01

宿州市埇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区土地面积2 826 km2,人口170万人。2012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205.96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 626台、小型拖拉机57 17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 65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29台、农机从业人员93 837人,其中拖拉机驾驶人员61 362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员4 726人、农机维修人员698人。农机操作使用及维修等技术培训工作主要依托区农机成人中专学校来承担。

1 农机培训学校现状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校为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占地面积9 657 m2,建筑面积3 000 m2,其中五层教学楼1栋1 300 m2,宿舍面积逾300 m2,水泥硬化场地面积为1 400 m2。其前身为宿县农机研究所,1978年更名为宿县农机校,1995年经省教委批准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中专学历1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有5人,初级职称的9人;通过省农机局资格认证、取得教师资格证的11人;学校内设5个科室及1个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有理论教室2个和1个多媒体电教室,能容纳150人同时培训,桌椅齐全;教学有多媒体电教设备2套,教学挂图、教具模型、教学光盘及示教板一应俱全,设有大中型拖拉机实习场地,标准实习训练桩1付,实训机具有四轮拖拉机2台、大中型拖拉机5台、联合收割机2台、深松机3台、播种机6台、秸秆还田机2台、圆盘耙1台、铧式犁1台。现有柜式空调5台、挂壁式空调7台、电脑11台、打印机4台、复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电话、宽带等配套齐全。

2 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有关农机技术培训资金不足

随着国家惠农资金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多功能新型农机具一年比一年多,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国家有关农机培训方面的补助资金有限,2012年阳光工程给该校农机方面的培训指标350人,2013年农机专业技术培训计划400人[1]。埇桥区近2年新增农机手就有3 000多人,农机手花钱主动参加培训的不多,国家补助远远不够新购机农民的培训。

2.2 学校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学校教师大部分为20世纪80、90年代中专毕业生,基础学历多数为中专学历,虽大多都参加了在职学历进修,但都不是学习农机专业,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较高业务理论知识;再者,学校受人员编制及生源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多年没有输入新鲜血液,从而影响学校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2-3]。

2.3 对机手免费培训形式单一

对机手的免费培训,目前主要是“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不但计划有限,而且参训人员范围广,有拖拉机手、联合收割机手、农用运输车驾驶员等,教学只能侧重一些带有共性的基础知识,不能针对各类机械逐一开展教学,从而影响了学员学习效果。

3 发展对策

3.1 明确培训对象及培训目标

根据安徽省关于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通知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安徽省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对农机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深入开展,有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化人才培训。一是要以一线业务干部和技术人员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具有专长的农机化技术人才队伍,承担起技术普及、质量把关、安全监管的责任;二是在抓好新购机农民培训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培养造就一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同时又会农机经营管理、创业兴业的新型农机手、职业化的农机经营者、合作社领头人。

3.2 加强农民培训,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保证

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以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利用播放录像片、散发技术资料、解答农民提问和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农业科技成果及时传播到农民手中;为了确保各类新型农机具的正确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功效,学校一是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惠农政策,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在乡镇逢集时,通过现场讲解,向农民解答农机操作使用常识和常见故障排除;二是要充分利用区局在乡镇组织的夏收、夏种、秸秆还田、抗旱抢种、秋收秋种等各类现场会,在现场设立流动课堂,发放技术资料,针对农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常见的故障排除,对新机具进行示范操作,为广大农机手进行现场讲解,手把手教农机手调试机械,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记得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具作业质量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4]。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以提高教师的履职能力和教学水平,要利用培训间隙时间,

定期开展观摩教学—评学评教活动,可以邀请一些相关人员以及兄弟单位的同仁参与点评,课后进行讨论总结,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5-6]。学校还要组织年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此外,还应利用一切走出去的机会,组织年轻优秀教师到生产企业参观、学习,到周边兄弟学校进行观摩、交流,既开阔眼界,又能增长知识。

3.4 严格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培训

学校要实行制度化管理,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文字并上墙,使工作有章可循,便于监督管理;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大中、小型拖拉机驾驶员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使用农业部统编及省局编印的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还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自编教材,在确保学时和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开展驾驶培训。

3.5 方便于民,开展远程技术咨询服务

随着农机补贴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大大刺激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不断攀升,学校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针对农民对农业机械重使用轻保养、维修知识相对匮乏这一现状,开通农机技术咨询服务热线,对农机手开展远程技术咨询活动,及时为民排除故障,排忧解难。

3.6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广开培训渠道

学校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农机培训的重要性,使广大农机手充分认识农机培训的必要性,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参训;通过面授、现场实训及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和技术指导,从而使农机化技术培训成为科技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

4 参考文献

[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继续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24):19-21.

[2] 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08(9):78-79.

[3] 叶良勇.农机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66, 268.

[4] 田颖华,武秋珍,刁立艳,等.开鲁县农机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1(1):40-41.

[5] 邓菊萍.加强和改进机手培训的新途径新办法[J].农机科技推广,2012(11):26.

[6] 汤夺先,慈艳艳.完善我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N].安徽日报,2013-05-27(B3).

上一篇:执业兽医背景下动物解剖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高等院校农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