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汇报

时间:2022-07-28 08:16:19

政府汇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的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市政府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强镇富市”五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侨乡、后发”四大优势,抢抓机遇,排难奋进,克服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化解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圆满完成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各项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区域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五年来,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努力推动经济快速良性发展。**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9.49亿元,年均增长8.7%。人均生产总值11068元,年均增长9.1%。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2.9:44.7:32.4发展为18.3:46.1: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达49.19亿元、56.05亿元和7.53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4%、9.8%和1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年均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4.67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3.7%,比2000年的69.1%提高了14.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比2000年的4%提高了1.1个百分点。金融运行平稳,期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81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73.2%。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镇级经济发展,镇级财政实现有效增长,**年全市镇级财政总收入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集中精力谋大项目、上大投资,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发展。建成国华台电一期工程4台机组,加快推进**核电、川岛风电项目前期工作,能源基地渐具雏形,能源工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点和亮点;强力抓好直购电试点、川岛深水港、**湾填海工程、部级再生资源工业园区等重大政策和项目的跟踪落实,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增添后劲。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五年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质量。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园区化和名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铝型材、燃器具、电子电器、服装、汽车配件等行业发展迅猛,**年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7家,比2000年多8家,其中金桥铝型材、冠荣金属制品、台澳铝业位列江门市外商投资企业10强;金桥铝型材创出国家名牌产品,平安五金、港益电器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企业。**年全市工业用电量7.8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7.3%;实现工业增加值44.72亿元,年均增长10.4%。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近两年来落实种粮直补资金1465万元,粮食生产出现面积扩大、总产稳定的好势头。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珍香”大米、黑皮冬瓜等地方名优农产品产销量不断扩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增至14家,带动农户3.62万户。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增至40个。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9个。加快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全市水产品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9%。第三产业繁荣兴旺。突出发展旅游业,以“海岛、温泉、漂流、侨乡”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发展强劲,游客接待量由2000年的68.19万人次增加到**年的160.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71亿元增加到5.29亿元。大力引进连锁经营和建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贸业态得到提升。努力培育消费热点,房地产、汽车销售、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快速成长。**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8.93亿元,年均增长10.4%。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变化显著

五年来,坚持统筹兼顾、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有效加强,五年新增公路253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975公里,完成百大线、冲恩线、大井线、横东线、台蚬线、田赤线、新水线等水泥路面工程及那洪线改造工程,建成高铜线、麻阳线改造工程部分路段,完成大洞桥等10座桥梁改建,全市基本实现“一小时生活圈”的交通建设目标;鱼塘港水下关键工程基本完成,公益港二期货运码头加紧建设。电力设施建设大步推进,“十五”期间全市电网新增线路331.2公里,一批输变电工程及增容工程建成投产;配网改造工程全面铺开,川岛农电体制改革稳步开展。水利建设有了新进展,五年累计投入1.75亿元,修建、加固江海堤围113.6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19宗,防洪和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建成光纤宽频传输网络2.6纤芯公里,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均大幅增长,电视有线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目标。市容市貌日益改善,市区石花文化广场、体育广场、步行街等城市功能项目相继建成,市区主要交通路口整治、台城河综合治理等民生环境工程取得较好成效,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力度加大,连续通过两年一次的国家卫生城市复检。镇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建制镇全部实现“五邑杯”达标。

──改革开放有效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五年来,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新型公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成立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四大资产经营公司,顺利实施公有资产重组,资产运营有序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强化部门预算、政府集中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启动实施公共财政的各项准备工作。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建立了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度。银政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在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经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建制镇和行事单位撤并工作取得实效,政府部门及镇的审批事项共精简69.7%。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开展,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农村农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五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72亿美元,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22个,五金制品、汽车配件、皮革制造等工业产业吸收外资不断增多,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利用民资取得重大进展,威利邦木业、碧桂园房地产等超亿元大型项目相继落户我市,促进我市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明侨乡彰显魅力

五年来,坚持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获省和江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5家、民营科技企业53家,“十五”期间累计申请专利612项,新宁民营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园。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大力调整学校布局和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撤并初中、小学共106所,新增校舍面积17万多平方米。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艺术节等系列文艺活动,我市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市”、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广东音乐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市广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系统先进单位。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主办、承办多项国内外排球赛事,举办第一届市体育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目标,**年我市被省评为江门市唯一的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成功组织多项大型联谊恳亲活动,**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人防工作取得新成绩,**年市人防办被评为全省人防工作先进单位。统计、审计、物价和监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邮政、电信、民政、助残、老龄、双拥、妇女儿童、宗教、档案、方志、保密、气象等各项事业和工作稳步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一大批文明先进单位受到国家和省表彰。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420件,政协提案582件。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依法治市稳步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纠正违规行为。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有效,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五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载体,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大事实事。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平工资108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23元,年均增长分别为4.8%和2.9%。着力抓好就业工作,五年累计安置城镇失业人员2.6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切实加强社保扩面工作,**年底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21、4.87、4.85、3.27、1.33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00年底净增1.32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符合低保条件的1.28万人均纳入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扶贫工作,共投入扶贫资金4162.13万元,帮扶贫困村发展项目698个,109条年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实现脱贫。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完成农村安居工程1479户,较好解决近22万人的自来水饮用问题。加强救济救灾工作,五年累计发放资金3791.8万元,救助灾民13.8万人次。妥善安置三峡移民。全面完成清理建设领域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任务,**年累计清还拖欠款项2052万元。继续完善城乡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强“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无重大疫情;成立部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成**市戒毒所。努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覆盖率达66%。严厉打击暴力、“两抢”等严重刑事犯罪以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禁毒、打击“”等专项整治力度,全市呈现“低发案、多破案、无重大事件事故”的良好治安局面,**年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大接访”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工作,得到妥善处理。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迈向新阶段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我市人民、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以及各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十五”时期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财政实力仍不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缓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能力还不强,民营经济实力仍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仍需努力解决;体制创新以及改革的力度不够,财政、投资管理的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社会热点难点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难度加大;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投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及其部门将始终保持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建设文化大市、法治社会、和谐**和实现人民富裕安康为总目标,坚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和发挥四大优势,奋力拓展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大开发格局,努力把**建成港珠澳通往粤西的交通枢纽、华南地区重要的海上通道、广东最大的电能源基地、珠三角新世纪的投资热土和现代化的新侨乡。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安排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到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2∶51.5∶36.5。

做好“十一五”工作,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在“六个全力推进”上下功夫:

(一)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发展能源、石化、钢铁等重大基础产业,重点加快发展金属加工、汽车配件、纺织制衣、机械家电和化工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突出开发建设**湾和新宁民营科技园。发展壮大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二)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布局、完善网络,建立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大交通、大工业、大发展”的思路,围绕加快**湾开发,大力推进沿海港口、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建设。配合**核电、川岛风电的建设和直购电政策的实施,积极协调和抓好核电站输送线路、陆岛海底电缆及**湾输变电等工程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开发建设**湾为重点,充分发挥港口、能源和资源优势,吸引超大型项目落户,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带动南部沿海地区超常规发展。强化台城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省道高铜线和新宁民营科技园,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北部地区发展优化升级。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推进城镇组团发展,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加强城镇建设的规划调控,创新城镇建设融投资机制,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四)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三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龙头,发展壮大镇级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减负增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以及城镇转移。

(五)全力推进改革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和公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社会公平保障分配机制。进一步理顺财政管理体制,构建政府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进银政合作,通过融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对国内大型民资企业的招商,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优化利用外资和外贸方式结构,努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六)全力推进和谐**建设。关心和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力度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切实做好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大市。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和利益协调,认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法治、诚信、公平、文明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建设绿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文明法治社会。

**年的工作安排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继续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和发挥四大优势,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着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大市,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努力构建文明法治和谐**和实现全市人民的富裕安康。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完成江门市下达的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

为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着力推动“十一五”期间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抓好川岛深水港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列入省和国家的港口建设规划。全力争取**电厂二期工程立项。积极做好**核电站、川岛风电场、**湾填海工程、部级再生资源工业园区、**电厂煤炭中转站等项目有关工作。继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重点加快鱼塘港及省道麻阳线改造二期、高铜线改造暨三台大道二期、荻白线等“一港三线”建设。电力方面,加快推进川岛农网改造和陆岛海底电缆工程;力争北陡、三合输变电工程年内投入使用,争取三八、汶村输变电工程尽快立项。水利方面,重点完成深井水库除险加固,海宴大成围海堤加固,西南边滩海堤第四、五标段加固,潭江干堤整治和2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16宗电排站改造工程建设。市政方面,重点推进华侨文化中心、污水处理厂、市区排污管网以及台城人工湖、塔山公园改造等工程的建设。

二、着力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

以自主创新为抓手,力促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理顺管理体制和搞好规划,以建设临港工业区为重点,加快**湾开发,大力发展临海工业。尽快研究制定铝型材、五金制品、皮革、汽车零配件等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努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出台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抓好特色支柱产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开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团,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型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群体。

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大做强镇级经济。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依托工业园区,制定扶持政策,积极创建专业镇,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各展优势的镇域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经济发达镇要立足原有的产业基础,大力招引内外资,着力做大特色工业和配套产业堆头。尚未具备发展条件的边远镇,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以市级异地招商区为招商主阵地,尽快引进一批项目,借助“飞地工业”拉动镇级经济大发展。

三、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积极有效开展招商引资。抓紧落实直购电试点工作,以独特的政策优势抢占区域招商的制高点。大力拓展招商领域,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大建设和引资力度,重点将**湾和市级异地招商区打造成品牌园区,形成吸引项目集聚的“洼地”。重点抓好产业招商,依托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链条,引进更多的制造业项目。加强对港澳台以及日韩、欧美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招商,积极开展国内招商,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努力促进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使之扎根**,做大做强。坚持招商负责制和完善协调机制,加强跟踪服务,确保招商工作取得实效。完善和制定外资和内资兼顾、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招商考核办法,以科学考核引导招商良性发展。

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鼓励和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扩大出口。改进服务和监管,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出口,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扎根和转型升级。继续加强“大通关”建设,提高出口通关效率。

四、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化“三农”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名、优、特、稀农业,支持“珍香”大米、黑皮冬瓜等知名农产品扩张发展,注重发展高效渔业和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产销的市场化和组织化水平。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推动农业科技入户。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警和处置机制,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搞好镇村规划建设管理,突出整治“乱”、“脏”现象。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斗山、海宴三个省级中心镇。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切入点,抓好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

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为农村农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调整完善镇级财政体制,加大对困难镇村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化解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防止产生新债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强化涉农收费和农资价格监管。健全农村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渔业工作要按照省的要求,全面完成减船转产任务。

五、积极拓展现代服务流通领域

重点发展旅游业。以打造“海岛、温泉、漂流、侨乡”特色旅游品牌为核心,切实抓好线路设计、宣传推介、保护开发、设施建设、规范管理等工作,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理顺各方关系,引入有实力的投资者,盘活整合旅游资源,做强做优特色旅游业。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抓紧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以鱼塘港复工为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推动临海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专业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引导企业、各类资本参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购物环境,促进农民消费。

努力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有形建筑、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深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汽车、住房、教育、旅游、医疗服务等消费。

六、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公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公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重点将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打造成市直公有企业龙头,不断壮大公有企业实力。继续采取租赁经营及向金融机构赎买已抵押的优质资产等方式,整合盘活公有资产。积极探索资本运营新路向,继续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向金融机构融资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现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今年要重点抓好市级异地招商区的融资及开发工作,使之快上规模、早出效益。建立健全公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公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以加强财务监管为突破口,健全公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资金统筹力度,努力解决市直公有企业改革遗留的各种问题。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坚持严格依法治税,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税源管理,完善和推广纳税评估制度。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管。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保、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核心的财政公共支出改革。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保证财政资金运行的稳定、安全、高效。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继续努力消化政府现有债务。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落实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创新技术和体制、规范管理。加快信用担保体系、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七、全面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围绕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大市,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今年秋季起在全市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除所有农村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挖掘侨乡文化底蕴,办好第九届**艺术节,擦亮侨乡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继续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事业,积极推进电视数字化进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大振兴**排球运动工作力度,争取设立中国(**)少年排球训练基地,重振“中国排球之乡”雄风。继续深化创建卫生城市、卫生镇村活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严密防控重大传染病。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巩固和提高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成果。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按省要求把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现在的35元提高到50元,力争年末参保覆盖率达70%以上。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创建无政策外多孩镇和无政策外生育村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继续重视做好统计、审计、物价、民政、老龄、外事、侨务、宗教、人防、气象、档案、方志等工作。

大力推进绿色**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大力发展环保型产业。节约用水,节约和集约用地。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大重点河段、城镇内河涌特别是台城河流域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动态管理。加强环保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红树林恢复计划。深化殡葬改革。严格项目环保准入,在产业转移中防止污染转移,构筑我市绿色生态屏障。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继续抓好“十项民心工程”。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扩大智力扶贫规模。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加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力争**年前基本完成全市农村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救济救灾工作。重视解决优抚对象、企业干部、伤残军人以及特殊群众生活保障问题。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健全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镇(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所规定的工作职责,确保完成“发案下降、不稳定因素下降”责任目标。加强工作,认真对待和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以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区基本建设,理顺社区运作关系,增强社区功能,切实提高社区建设工作成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继续下功夫抓好“禁毒工程”和打击“”活动。重视治安防控工作,搞好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扩大和完善我市治安科技防控系统。进一步推动群防群治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及消防、交通、建筑施工等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加快推进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广泛密切联系群众。以加快职能转变为核心,集中精神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扎实推进政府机关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精简会议、文件,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检查落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加强和改善公务员管理,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崭新的风貌、旺盛的斗志、扎实的作风,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夺取“十一五”起始之年开门红,开启**跨越发展新的征程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大会常务委员会汇报 下一篇:政府汇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