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IT成金融危机帮凶?

时间:2022-07-28 06:19:37

银行IT成金融危机帮凶?

在金融危机得到缓解后,各国银行家都痛定思痛,认真检查为何危机会有如此高度的突发性。尽管原因找到不少,但很少有人从技术的角度发现银行IT系统缺陷所起到的负面作用。

银行利用IT又受制于IT

据美国加特纳咨询公司估计,2009年,不计军事部门,全球各行各业对IT共投入22030亿美元,其中金融服务业数额最多达5030亿美元,占总额的22.8%。全球有大量的计算机、网络和存储系统运作着由银行经管的数量巨大的数据中心。因此,德意志银行风险部主管雨果・本齐格认为,“银行基本上属于技术企业”。

企业IT系统,即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的总称,通常处理的都是棘手的难题,其中尤以银行业务为甚。银行是计算机应用于非军事领域的第一个部门。在几十年前大银行就配置了IBM大型主机,但有的一直沿用到现在,技术水平由先进转为落后。许多金融业务的创新,就意味着新型IT系统的问世。特别是近年来银行兼并规模扩大了,但是IT系统仍处于分割状态。美国的花旗集团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陷入危机的。银行的IT系统需要遵守统一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在全球出现特大银行,加大了制度整合的复杂性。

由于金融市场要求的变化使情况更加严峻。对冲交易的形势、金融贸易的衍生产品以及设计金融产品的模型。都需要编制完全适合特定资产门类的高度精密的程序。有关新型金融产品的准则也必须尽快制订出来。金融业务的创新一般利用台式电脑以Excel电子表格软件就可以搞出来。一家银行风险管理主管认为,“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管好电子表格的数目。”他所在的银行一年推出1000种金融产品。

这样一来,许多银行都面临数据精确度的难题。同样类型的资产往往以不同的程序作出不同的界定。其实数字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各个部门的主管并不信任对方的数据。英国一家大银行前任主管坦承,为了弄清各种IT系统的实际情况,需要使用侦探手段。

银行IT系统加剧危机突发

分割的IT系统使得银行很难在危机前,甚至在危机中,察觉到已暴露的全面风险情况。许多银行都是按照《巴塞尔2资本协议》配置的新系统来估计所暴露的积累风险情况的,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为此投入了1亿多美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天只能估算一次累积的风险,而且其中有的数据没有实际价值。

在这次危机过程中,许多银行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以便认清自己在危机中所处的状态,其中包括要搞清“其他银行对本行所暴露的问题了解程度”。回答这一问题本应是几分钟的事,实际上如果不是几天,至少也需要几小时。美国雷曼兄弟的内幕人士披露,该行的欧洲分行直到银行倒闭之前一直对面临的危机一无所知。

银行是否能够从计算机实时了解到危机的征兆,从而立即采取刹车措施,这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有的主管可能对有关信息不屑一顾。同时,再先进的IT系统,对于危机的背景(比如说全球性经济失衡的巨大影响)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金融界大部分人确实都承认他们的IT系统“加剧了危机”。他们都为它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是其目的完全着眼于提高交易处理的速度,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更多更快地盈利。但是它们几乎全然忽视业务透明度的重要性,结果丧失对危机的敏感性,在突然袭击之下,陷入困境,这就是最深刻的教训。

IT不能包治银行百病

技术还可能以其他方式造成危机。美国埃森咨询公司专家史梯夫-欧苏利凡认为,IT系统“降低了危机处理的技术水平”。计算机发出的风险数据往往造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有人甚至认为IT在这次危机的形成中起到了主要作用。银行各种业务通过IT系统相互紧密联结,由于技术的原因,若是IT系统某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必然迅速传导到其他部分,从而产生“串联效应”。美国软件和IT服务公司新佳战略师蒂尔・古德曼认为,过去几年来,世界金融市场已发展成为一种动荡不定的网络。

有少数大银行主管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投入大笔资金组建一体化IT系统。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和高盛公司都是在危机前就已做到了这一点。德意志银行并不是把它的全部交易信息尽情地往“信息仓库”里倾倒,当有需要时再煞费苦心地加以筛选。它开发的“馈入”软件系统,几乎可以实时地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但是,现在许多银行家对待风险管理仍然采取“消防”的方式,出了问题再急救。他们把大部分IT资金用于旨在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上,忽视提高业务的透明度,显然没有真正吸取教训。还有一个问题是,一批规模大的银行将来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使它们的IT系统都遵守通用规则?苏格兰皇家银行前信贷风险部主任格林・伍德科克指出,现在许多银行结构过于复杂,难以恰当管理,单靠IT,解决不了它们的问题。

上一篇:摩托罗拉艰难转身面对未知路 下一篇:海湾三小国欲执世界民航产业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