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07-28 01:32:54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

摘 要: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智力发展不完善等原因,往往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不知道书中讲了些什么内容,所以在阅读能力上会有一定的欠缺。

关键词:环境;注意力;兴趣;实事求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重视。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了记忆、思维、想象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教会学生充分调动这些因素,恰当地运用到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呢?下面谈谈本人在多年教学中总结的方法经验。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现在社会科技比较发达,像电视机、手机、平板等都在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放学回家打开电视就看动画片,里面的各种小情节就快要长到学生的脑子里了,学生晚上看了白天还想看,甚至上课都在想着,或者私下讨论。这样下去,学生哪有心情去看书,去阅读。就算真的阅读了也是走马观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静下心来阅读。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所以在学校教师就该以此为出发点来转移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到阅读上来,带领学生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在家家长要监督学生,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娱乐生活,尽量陪孩子一块阅读,从而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做好课内阅读,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多方面的筛选,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之后选定的最适合当下小学生智力和思维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由知识、思维和情感等多方面教育要素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应只是单纯的备课、教课,将文章孤立成一个个小段落来进行剖析,既破坏了文章结构关系,失去了文章的意境,也削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感受,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品位和感悟,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语感、审美观,发掘思维,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安排好学生做课内阅读,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增加对文章情节的印象,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拥有科学的阅读思想

拥有科学的阅读思想是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健全,所以教师应该监督学生,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实事求是,拥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实话、真话。教会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作品都要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不懂不理解的问题请教家长或同学,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遇到好的东西吸取过来,不好的内容坚决摒弃。

总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从小抓起,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宋正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上一篇:动物世界 11期 下一篇:给学生心田播撒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