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在特种纱线企业的探索与应用

时间:2022-07-28 09:53:09

精益管理在特种纱线企业的探索与应用

摘 要:精益生产管理,作为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改善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及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已经在国内外各行业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宁波双源特种纱线有限公司,紧密围绕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开展变革,在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应用。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关键词:精益管理 特种纱线 消灭浪费 生产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75-02

一、精益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措施

精益管理是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提炼和升华,它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核心,渗透扩大到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领域。掌握精益管理思想有助于企业节约化生产,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势所趋。宁波双源特种纱线有限公司改变传统纺织企业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管理方法,在积极关注成本降低、交期缩短和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做到尽善尽美。

二、精益管理是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

随着纺织品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纺织品的种类与需求随时变幻莫测,构成纺织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的纱线,也不断打破常规,孕育了不同原料、不同色彩、不同结构、不同造型、不同系统等多元素组合的特种纱线。形成纺织品的一枝独秀,引领纺织品的新潮流。

特种纱线,又称花式纱线,是指在纺纱和制线过程中采用特种原料、特种设备或特种工艺对纤维或纱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外观效应的纱线,是纱线产品中具有装饰作用的一种纱线。因花式纱线的独特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特种纱线分类方法,一般情况下只能根据纱线的外观形态及色彩或生产方式来区分。所以相比普通纱线,特种纱线无论是从原材料到转化为成品,还是从接受订单到执行生产计划发货,或者从概念到正式的整个流程,对于生产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相对于现代化的精益生产,国内纺织纱线企业经常出现一些严重的浪费现象,极大拖累了企业效益的提升。例如当几天的计划量达到一天的生产能力时,生产部门再安排全体人员一起上班,按平时的固定工位进行生产。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无疑是非常不科学的,无论是的人力资源的利用还是场地设备的使用,抑或半成品中间库存都将造成极大的闲置和浪费;生产现场也经常会存在部分人在工作,部分人因没有生产任务无所事事或者玩手机聊天,这种现象十分有害。因为现场的多余人员往往会对作业人员的工作情绪及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很多企业都重视设备的投入,却轻视方法的改善,出现产能跟不上订单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购置新设备,而不是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消除浪费等方式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精益管理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管理

1.精益生产方式的关键在“人”,在于是否拥有一个持续改进的精益团队。因为,这些“人”在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持之以恒推进精益管理的开发,激励和促进所有员工共同努力。须知精益生产方式必须每天以一贯的态度实行,而不能只是一阵风,丰田也是花了近35年的时间才取得惊世的成就。另外,在国内纺织纱线企业,特别是民营纺织纱线企业,很多人很难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企业行为习惯,精益生产管理很难真正落实贯彻下去,通常会出现领导抓得紧一点效果更明显,抓得松一点效果就差很多,久而久之彻底流于形式,成为企业对外吹嘘的“皇帝的新装”。为此,宁波双源特种纱线有限公司在精益生产改革的过程别突出了企业管理层的领导带头作用,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中层管理、班组长,都要紧密围绕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形成持续改进的精益团队。并且,双源特种纱线在组织架构、薪酬体系、提拔机制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来配合精益生产方式在企业的持续宣贯。

2.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在于“零浪费”。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因此,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就成为企业的基本目标。通过"彻底消灭浪费",企业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加利润。而“零浪费”作为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宁波双源特种纱线将在产品生产、消减库存、成本控制、品质控制、设备运转和安全生产等6个方面来实现:在产品生产上,将加工工序的品种切换与装配线的转产时间浪费降为“零”或接近为“零”;在消减库存上,将加工与装配相连接做到流水化,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估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降为零;在成本控制上,消除多余制造、搬运、等待的浪费,实现零浪费;在品质控制上,不良不是在检查位检出,而应该在产生的源头消除它,追求零不良;在设备运转上,消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停机,实现零故障;在安全生产上,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形成人员、工厂、产品的全面安全预防巡检制度。

3.精益生产方式的实现在于生产现场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的作用,一方面是根据公司的订单任务,按期为顾客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对人员、设备、物料、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安全等实施管理,确保生产的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快捷,以实现企业“为股东创造利润、向社会提供好的产品、保证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基本经营理念。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效率,最主要的是发挥一线主管的作用。按照“目标生产管理”的方法,一线主管首先应将本部门的生产目标在部门内部“解码”到具体的可考核的岗位、人员头上,并要求各岗位人员制定可行的确保目标完成的方法、措施,形成书面文件作为行动标准和评价、考核的依据。在目标分解和措施制定的过程中,一线主管应与各岗位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他们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同时,一线主管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各层次目标的协同一致,关键指标做到可量化、可衡量,使人看后一目了然。强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员工作业活动的规范性。科学的生产管理制度和作业标准可以看成是企业内部的“法”,是各项作业活动的依据和符合要求的保障。现场中任何一项作业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标准、规章、规范来支撑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结果。因此,在生产现场管理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其次要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应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最后还要不断对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符合性、适宜性修正,特别是针对改进措施所带来的标准或制度的变革,要及时以文件的形式规范下来。

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各个环节的完美。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求每位一线主管时刻都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和打破思维定式的勇气,善于从分析总结中发现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重复出现或进一步扩大,最终达到改进和提高的目的。

综合运用各种生产现场管理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管理能力。目前在生产现场管理中,用的比较多的方法主要有现场目视管理和现场“5S”管理。即整理(SOrT)整顿(STrAG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五个方面,其中,现场目视管理也就是强化对员工的视觉进行生产管理,追求的是“透明化”,也即工厂的管理状态一目了然,随时看得见,有问题可以立即发现,有效果也可以立竿见影;不仅有助于改善作业环境,还能提高作业效率、作业品质和员工士气,是其他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石之一。

(作者单位:宁波双源特种纱线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责编:赵毅)

上一篇:浅析新时期如何提升国企女职工素质 下一篇:“神捕门”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