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时间:2022-07-28 07:59:07

浅谈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聋生学习情绪问题主要是在学习时的情感、兴趣、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一突出问题也是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且最为棘手的问题,更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由学校、家庭、社会外部等因素和聋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形成的,如何引导聋生解除学习心理问题,增强学习动力,回归正常心态?这是聋校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里除了思想政治课,劳动实践,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等途径进行外,还应针对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使聋生预防和消除不健康的学习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常的心理状态,使聋生真正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聋生学习情绪问题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策略

聋生学习情绪问题(即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聋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学科知识的一种状态。主要是指学习时的情绪、情感、兴趣、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突出问题也是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且最为棘手的问题,更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聋生存在学习情绪问题是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有学习情绪问题的聋生在阅读理解、计算、分析问题、思维、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能力方面都明显低于一般聋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毫不关心,且具有厌学情绪,在学校,同学关系紧张,较为孤独;对学习的自信心、意志力与其他聋生有明显的差异,自卑心理也很强,导致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及解决途径:

一、影响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外部因素。

1、聋生对学校不感兴趣。目前,聋校教育教学设施不能满足聋生的需求。如多媒体功能教室缺乏,教学设备计算机不能作为一门信息技术课随时向聋生开放;阅览室规模小,图书、音像资料有限不能及时向聋生开放;学校各项评优,老师多数看重的是学习成绩,学习差的,各方面都优秀,也很少评上,对他们不够公平。再者,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封闭式管理,加之听觉障碍,走出去的机会相对较少,与健全人交往更少,不能回归社会主流。

2、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存在偏心,只管优生不管差生,心理具有“标签效应”;差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教师缺乏因材施教意识,对学不懂的课下辅导较少,忽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存在,对一些抽象的知识理不清讲不明,教法单一。加之,现行全日制聋校教材知识难度大,语文、数学知识不衔接,部分知识陈旧、过时,聋生完全理解不了。然而在大力倡导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他们却依然还在沿用过去的老教材,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时间不是所有聋校都能开发出既科学、合理,又适合不同程度的聋生学习的教材,使聋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环境,思想观念、教育方式、方法都会直接对聋生产生不良影响。一类家长对自己人的孩子溺爱过剩,认为是他们给孩子造成了听力障碍,有愧于孩子,于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忽略孩子的成长教育。另一类,他们有单亲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还有孤儿仅靠爷奶照顾的。这些,一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甩了包袱,不闻不问,整天只顾及自己的生活现状,这类聋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贪玩、说谎、懒惰等坏习惯,对学习丧失信心。

二、影响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内部因素。

1、品性方面:自私、任性、偏激、懒惰、偷盗、情绪不稳定,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忽视对问题的前后思考。他们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中间存在一个转折期,并较长时间处于低级的直觉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个体思维与学科需要之间的矛盾,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的失利,最终聋生对一切学习活动不热情,无兴趣,不做笔记,不记忆,作业抄袭等厌学心理。

2、能力方面:认识能力缓慢,对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总是停留在模仿意义上的模式学习,惯于按照老师的示范讲解模仿硬套,缺乏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思考和理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坚持认真看听课、易分心,学习困难,合作能力、自控能力、社会知觉力均差,辨别能力不强,易受他人利用,引诱等等。

3、需求方面:目标不明,兴趣不广,需要层次低,上进心不强,缺乏内在动力。

三、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策略。

如何引导聋生消除学习情绪问题,增强学习动力,回归正常心态?这是聋校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里除了思想政治课,劳动实践,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等途径进行外,还应针对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做好以下几方面对策

1、制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对有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父母情况进行摸底建档。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体现在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等方面,还应渗透在聋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每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空间,聋生的情绪,情感,自信心,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挫折承受力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双重身份,既要紧密结合聋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内容、传授知识,还要帮助他们主动调控学习心理,把育人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教学活动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但这决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兼顾原有教材中内含的心理因素,更好的发掘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教育作用,培养自学、自律、自强、自立的本领,促进聋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各类学科教学活动中,要多为有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创造听懂课的机会,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存在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因知识缺漏较多或智力发展迟缓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又听不懂课,进而出现不专心,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或易错易混的内容时,都要特别提醒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都要有意识的放缓教学速度,并让他们复述教学内容或回答简单的问题,认真检查他们是否已经初步掌握所教的知识,尽量争取使这部分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哪,让自己帮助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消除学习心理障碍。

3、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纠正。

4、结合聋生个性心理特征,改进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聋生个性心理特征,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多为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创造读、说、议等动口机会,对思维能力较弱的他们来说,动口多读、多说和多议都十分重要。如数学课堂教学,在通过帮助掌握基本题的结构、思路、方法、算理和讨论问题时,要尽可能地鼓励有学习心理问题的聋生开口说,大胆议,正确把握聋生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巧妙地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内容变为津津有味、生动有趣的东西,使无味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通过课件的制作播放直观的吸引聋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方法,开展因人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二是重视学法指导。引导聋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开展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学习过程和学科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在学生中开展学法交流,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吸取同学之间好的学习方法,让聋生多动手,多实践,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摆一摆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存在学习心理问题聋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感悟新知,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帮助,还可以让他们领悟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是聋生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较多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有学习心理障碍的聋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与同伴聋生正常交往,打开他们的心灵,锻炼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对生活进行随机教育,通过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缝纫、理发、十字刺绣等活动。使聋生融入群体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群体感,解除对抗情绪,寻找自己的闪光点,肯定优势。开展问题聋生的心理治疗,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预防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6、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为聋生营造心理健康有益的环境。

家庭是聋生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也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我们深知问题表现在聋生身上,成绩反映在学习方面,根子却出现在家庭里面。因而,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直接影响聋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采用多种方法对聋生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重视创办家长学校,动员家长参与家长学校学习,改变他们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让家长不放弃对存在学习心理问题聋生的教育机会,对他们要有耐心、爱心和孩子成长的责任心。开展有关聋生和家长的心理讲座,及时了解聋生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活动,增强家访频率,把有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之,聋生学习情绪问题的转化是一项繁琐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教育者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贯穿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使聋生预防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常的心理状态,真正快乐的生活,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让孩子爱上美术课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关于数学教学布置和修改作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