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时间:2022-07-28 06:48:45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当前课改中教师所努力追求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科学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从上述理论来看,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趣味性,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例如,在教学“比轻重”这一节课时,教师创设了小兔搬家的故事情境:小白兔要搬家了,兔妈妈收拾了3个包袱,小熊、小猴、小松鼠都来帮忙,它们各自背哪个包袱最合适?教师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包袱。学生抢着要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小熊身体壮应背最重的包袱,小松鼠的身体小,应背最轻的包袱。但是哪个包袱最重,哪个包袱最轻呢?小熊和小松鼠,正为此事犯愁呢。在轻松的故事氛围中产生了问题:小熊、小猴、小松鼠到底该背哪个包袱?该怎样比较这三个包袱的轻重呢?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同时也为学习“比较轻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达到“心求通”、“口欲言”的境界。因此,教师应根据数学自身的魅力去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心理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设置问题,并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触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地欲望。

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发学生的思考。只有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充满活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进而学生的数学素养才会有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明光市太平中心小学)

上一篇:充分利用小学英语的教材资源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