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开始

时间:2022-09-12 04:59:54

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开始

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基石,就如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写话其实是件简单而有快乐的事情。

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向师性、可塑性强的特点,仿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仿写课文

即结合阅读教学中讲读课文而进行的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显然这里的“举一”就是凭“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可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即使让学生进行模仿的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丁有宽先生曾经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仿写是一种显性的结合,学了就练,重点突出,易见效果。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知识内化;又有利于他们开掘读写素材,促进知识外化,从而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仿写也是一种隐性的启迪,是一种触类旁通的领悟。当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作者的理解和感受“撞击”时,就会产生分析自己经历或生活现象,表达自己理解和感受的强烈愿望,于是潜在的写作激情便萌发了。

二、仿写他人

仿写除了结合阅读教学,仿照讲读课文的句式、构段方式、表达手法等进行外,还可以在写中仿,即让学生在协作过程中随时随地模仿。可以是教师的范文,也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习作。关键是教师把握好范文出示的时机。

1.作前仿效。学生对刚刚接触的事物,写起来往往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在指导过后,马上就读自己的“下水作文”,现身说法。这对于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兴趣都有很大帮助。

2.作中点拨。在学生写不下去时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况。这时,能审时度势地有针对性地出示“范文”的某一部分,往往能够把他们引到“又一村”。

3.作后对照。较为容易的写话,待学生写好草稿后再出示范文。对较为容易的作文,题目一出来,就放手让学生写,等草稿收上来后再根据存在的共性问题出示范文,加以比较指导。这样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仿写其实就是创造的开始,在仿写中,只要精心指导,不但可以克服孩子们怕写的心理,而且是把孩子们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转化为写作技能的一种作文的训练方式。仿写架起了由“读”到“写”的桥梁。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内而外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宫山小学)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结束语的魅力 下一篇:充分利用小学英语的教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