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探讨

时间:2022-07-27 09:28:2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探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多媒体网

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学改革的新特点,它的实施为沉重主体性、创造性地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教学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信息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本人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研究中的一些粗浅认识。愿与大家交流,共同探讨

一、通过整合,数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老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使教材“活”起来,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比如:我在小学数学第三册《时・・分的认识》的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构建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课前,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和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有条件的学生回家上网查阅,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组织了材料收集、计算、整理与统计数据小组四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了解有关时、分的概念,灵活掌握时,分的有关知识和单位之间的转换,了解古人如何识别时间等知识。

二、通过整合,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传统的数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数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出媒体化。如小学数学第三册《一分钟能干什么》时,我在电脑里设计了一个能控制的时钟,先让学生感受“滴答”两声是一秒,在秒针同样是转一圈的条件下,让学生看一段一分钟填满的颜色带,再让学生看一段一分钟放完的卡通片。这时,我发现学生开始一分钟显得很无奈,后面一分钟显的很快乐,再问学生哪段时间长一点,都说第一段。接着让学生边数“滴答”边看一段一分钟填满的颜色带,再让学生边数“滴答”边看一段一分钟放完的卡通片。学生议论了,奇怪!正是快乐日子过的快,苦日子度日如年。随后我又放了一分钟一段的歌曲,又让学生写一分钟的字、读一分钟的书,研究一分钟的长短。通过亲身体会有关的知识掌握很好,同时在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通过整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比如在解答应用题时,关键是“审题”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刺激注意、寻找条件、条件屯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媒体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他设题意配制的活动场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册“统计”时开始就从多媒体上,把彩色鲜艳的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配上清脆动听的声音,在画面上从上往下一个一个地看落,这一极富吸引力的开声,一下子就激起了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当这些图形堆积在一起出现时,老师问:每种图形有几个?共有几个图形?这时,学生观察和思维多少有点模糊,老师及时地通过多媒体,把每种图形分类,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完成后由模糊到具体,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总之,老师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会给教学带来好的效果。相信经历了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摸索之后,认识到新课程实施更是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持,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吸引力、挑战性。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晏县民族寄宿制小学812200)

上一篇:师生沟通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