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设 同铸精品

时间:2022-07-27 09:26:09

创新建设 同铸精品

举世瞩目的西汉高速公路,从2002年9月试验段开工建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个春秋,今年9月底即将迎来全线通车。

5年来,西汉高速公路的建设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汉高速开工建设伊始,同时把秦岭文化和秦岭交通历史变迁也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挖掘和整理。西汉公司党委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西汉公司不仅是在修筑一条高速公路,更应很好地传承几千年来形成的蜀道文化。

几千年历史风云在蜀道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蜀道沿途汉魏以来历代摩崖石刻、题名纪事、镌刻书艺、佛道造像以及有关蜀道旅历的历代诗词歌赋、游记散文等“蜀道文化”,让人心驰神往。数千年漫长岁月中,千里蜀道线上,使臣赴任述职,商贾南北往还,文人墨客题咏,地方官吏修栈勒石,战事风起云涌,各种活动在蜀道沿线留下了断断续续的遗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不仅是中国古代道路工程史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关金石书法、诗词颂赋、游记散文、佛道宗教造像的珍贵资料。

创新建设新举措

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西汉高速公路穿越的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地质博物馆”的美誉,更有“中国中央公园”之美称。西汉高速公路途经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洋县朱鸟类保护区、羚牛保护区以及古汉台等历史文化遗址。面对这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的家园,西汉高速在选线设计上考虑到有效的保护措施,选线时避开了动物保护区,绕行洋县汉江南岸,使整个线路增加了30公里,增大投资近15亿元,较好地保护了秦岭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桥梁的架设有效地保护了动物的生存空间和迁移。建设过程中为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施工采用山外桥梁预制再运进山里的措施,避免了山体大面积开挖,有效保护了林区环境;隧道掘进采用了在洞口上方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减少洪水的冲刷,同时对洞门围岩进行锚固处理,再进行植草种树,保持坡面原始状态,避免了洞口大面积开挖。全线130座隧道260个洞门,减少开挖面积可与7个足球场相当,共开挖20万方,少砍伐树木5万棵,增加绿化3万平米。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西汉高速大部分桥隧相连,在建设时将原设计秦岭特长隧道改用3座隧道群代替,其中秦岭1号隧道6.144公里、2号隧道6.125公里、3号隧道4.95公里,共17.219公里,既节省了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时还便于养护,降低运营费用。隧道装修体现人文关怀,分别将两侧贴3米高瓷砖,极大地美化了环境。世界上最大的铁路隧道群阿尔卑斯隧道群由圣哥达和勒奇山两个隧道组成,分别长约57和34公里。而西汉高速全线隧道130座,其长隧道12个、长隧道14个,中短隧道89个、双连拱隧道15个,总长110公里。其用心良苦就在于生态保护、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文关怀,景观建设人性化。西汉高速公路在原设计的服务区外,另增加5处停车休息区,也叫景观台,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自然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服务区建筑风格简洁鲜明,富于特色,总体布局充分考虑到后期的发展空间,同时增加公用活动场所及园林式游览、观赏景点,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为司机、旅客提供舒适、温馨的休息场所。

与以往服务区有所区别的是,西汉高速服务区采取半开放或开放式,为当地农民开辟贸易区,以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彰显西汉高速公路建设的人文关怀理念。

同时,西汉路施工中最大限度地采用了植物防护,尽量减少生硬的人工砌体,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利于边坡绿化。沿线不仅采用了柔性防护布鲁克网,同时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对沿线部分高边坡采用喷播植草和土工格室种草进行坡面绿化,植物种子配比采用草、灌、花相结合;变明边沟为暗边沟,取消防撞护栏,提高了行车舒适性,真正让司乘人员体会“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历史文化路,发掘历史文化内涵。秦岭哺育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蜀道更是承载了人们千年的期盼。因此,建设者不仅是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更是在历史文化上对古蜀道作一个传承。西汉高速公路其实就是连通古今、延伸未来的一条纽带。为此,西汉公司在西汉高速公路七亩坪服务区设计了一个总长为260米、宽6米、最高8.5米的大型黄花岗岩雕塑群《华夏龙脉》。雕塑群的设计以时间轴为线索,围绕秦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华夏民族不畏艰难,以人定胜天的决心改造自然的力量。雕塑以在秦岭地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十个重要时间段为横线,运用18个历史典故,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秦岭的5条古栈道及现代的西汉高速公路。雕塑群整体形象以自然山形贯穿相连,彰显历史,体现人文。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秦岭磅礴的气势,高速公路沿线的人文历史景观和古栈道等历史遗迹,使人仿佛不经意穿越时空隧道,亲眼看到诸葛北伐、萧何月下追韩信、木牛流马、定军战役等历史战场。

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高速公路。质量是工程的生命。面对西汉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占三分之二的艰巨工程,陕西省高速集团明确提出,要把质量意识贯彻落实在西汉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个环节之中,把建设高质量的西汉高速公路、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答卷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施工办法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建设中,西汉公司严格建设程序,创新管理方法,依托科技创新,营造浓厚质量氛围,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以科技创新、工艺创新为龙头,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使用新的检测手段。邀请了7名桥梁、路基、隧道专家组成专家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质量通病和技术难题;结合建设实际,开展了“膨胀土地段路基边坡防护”等5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西汉高速公路特长大隧道施工关键技术运用”、“西汉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施工关键技术运用”等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为全线优化设计就节约投资超过5000万元。

西汉公路设计应用卫星遥感、航测图像综合分析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综合分析技术。隧道施工中,采用地质雷达全面检测初期支护和二衬的强度、厚度及密实性;在许多双连拱隧道施工中,采用“三张皮”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隧道施工时渗漏的难题。路面施工中,陕西省内首次对路面边缘部分采用胶轮、小型振动钢轮压实,涂刷防水层技术;采用德国最先进的ABJ8620型摊铺机,可自动伸缩宽度,保证了基层、中下面层、上面层平整度和质量;首次引进路面雷达检测中、下面层厚度,通过调整上面层厚度确保路面总厚度;在路面上面层粗集料碎石料铺筑前进行水洗,借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车辙能力;在封层施工时采用改性热沥青加1-2碎石,作为应力吸收层,提高了路面基层和下面层的粘结力,有效防止了推移和路面车辙。桥梁施工中,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中采用孔道真空压浆技术,全线推广使用并获得了好的效果。

攻坚破险 确保如期通车

2007年,是西汉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的攻坚之年、冲刺之年。今年即将建成通车的户县至洋县段地处秦岭深山区,全长144公里,其中,主线路基42公里(双幅),占路线总长度的29%;桥隧102公里,占路线总长度的71%。三河口改线段、涝峪口段2005年5月开工,有效工期短,施工管理难度大。为了确保西汉高速公路2007年9月底如期贯通,西汉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务求必胜。认真传达领会陕西省委、省政府和交通厅党组关于西汉公路必须9月底建成通车的指示精神,把通车目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允许有任何动摇,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从组织、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响了通车大决战。

关死后门,倒排计划,确保各项工程均衡推进。按照9月底通车的目标和当前工程进度,西汉公司对进度计划进行了重新调整,实行倒计时安排,以加快路面施工为中心,促进附属工程全面推进。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项目组、各标段、各工点,倒排至旬、周、日,明确各项任务、完成时限和公司、项目组、监理及施工责任人,实行动态考核,确保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

全面攻克控制性咽喉工程――郭家山隧道。针对郭家山隧道施工问题,集团公司、西汉公司会同施工法人单位先后五次召开郭家山隧道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克服不良地质影响,加快掘进和后续各道工序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现场组织领导。成立了郭家山隧道会战指挥部,集团公司领导任总指挥,并组建了郭家山隧道会战现场管理小组,进、出口分别设两个巡查组,24小时驻守隧道洞口,全面负责郭家山隧道会战和整个组织管理工作,并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推行问责制。二是严格目标考核。实行日报制度,每5日进行考核并兑现奖罚,并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两家单位作为预备突击队进驻现场,对进展缓慢的工序,果断进行任务分割和调整。三是调整合同单价。鉴于隧道围岩与设计相差很大,施工难度增大,依据合同有关规定和实际施工预算,适当调整了合同单价。四是优化路面结构。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沥青和水泥砼复合结构,以便加快施工进度。五是完善预案及应对措施。加强围岩监测和超前预报,储备足够的材料、设备及备用电源,完善洞内通信网络设施,从质量控制、安全生产、资金保证等方面全力做好施工保障。六是抓好后续工程同步推进。提前安排水泥砼路面、机电通风、照明工程,改善洞内作业环境,稳中求快,确保隧道内各项工程同步推进。

科学组织,强化措施,全方位提升工程质量。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一是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回头望”,责任落实到人。对可能存在隐患的台背填筑进行了注浆处理,对桥梁支座安装、铺装厚度全面排查,对隧道衬砌全面采用地质雷达检测,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切实加强技术管理和过程控制,抓好路面主体工程质量。派驻监理工程师到石料加工场,从源头把好质量关,设两个路面中心试验室,加大现场检测力度,针对山区路段,除对沥青面层进行SBS改性外,还增加了聚酯纤维、橡胶颗粒等外掺剂,提高长大陡坡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冰冻路段的融雪效果。

精细管理,注重生态环保,全面提升建设理念。狠抓路容路貌,超前安排附属工程,减少交叉施工干扰。对边坡防护、交通工程及隧道洞门方案进行全面优化,注重生态环保,体现“人车为本、和谐自然”的建设理念。同时,集中开展河道清理工作,对所有弃渣场安排进行覆土绿化,全力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严格动态考核,严格奖罚,果断分割任务。按照《西汉公路劳动竞赛考核奖励办法》,除对郭家山隧道工程进行每5日考核外,对路面及附属工程实行每半月度考核。对进度缓慢、质量不高、管理不力的单位,果断采取措施,责令限期进行整改。要求派驻工作组进驻现场,增加人员、设备和资金的投入,明确完成时限,对于履约差的标段,果断分割任务。根据工程进展,我们预备了一家路面施工单位和两家隧道单位作为突击队,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工点,及时进行了分割施工,确保阶段目标必须完成。

转变工作作风,现场蹲点指挥,严格推行问责制。根据总工期,分项分段作出详细安排,设立了9个现场工作组和南北片区指挥部,公司从3月份起已取消节假日和双休日,并调整作息时间,要求全线各项目组、代表处、驻地办早上7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晚上加班至10时处理内业资料,加班加点,全面进入会战状态。明确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责任人,严格推行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问责制”。

加大协调力度,维护和谐稳定的建设环境。采取联合办公和限时结算制,加快变更处理,缓减施工现场的资金压力。全面排查,严格监管,抓好各标段清欠工作。对资金缺口大的施工单位,致函法人单位,要求注入资金,必要时启动银行保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清欠稳定大局。同时,加强沿线地方环境问题协调力度,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秦岭蜀道,上下五千年,是一条崎岖峻峭、故事繁多的历史长廊,是千百年人们朝朝暮暮期望打通的艰难险阻。今天,千年“蜀道难”的历史将被改写,数以万计的筑路勇士用他们的心血汗水、智慧才干、默默奉献打造这条通天大衢,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发生。春秋五载,数万筑路人的默默奉献精神,将随着西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将为无数穿越在这条现代化高速公路上的人们所永远感念!

(作者系西汉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

上一篇:扶贫助弱的“凤县模式” 下一篇:岁月印痕 第9期